首页 -> 2007年第7期

阅读理解课文要选准突破口

作者:李枝琼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有过渡、结构、标题和写作顺序等。有的文章结构严谨,有的文章过渡巧妙等,在阅读理解课文时,我们只要根据文章的特点,选准文章的突破口,就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在文章的过渡中找突破口
  
  有些文章的过渡段既有对上文内容的概括总结作用,又有对下文内容的总领作用,这样的段落往往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又是学生理清文章结构过程中争论的焦点。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过程中,学生在理清文章结构时,对第九节的归属争论不休。我没有忙于下结论,而是让学生细读这一节并体会其思想感情,接着又提出:作者为什么喜欢百草园而厌恶三味书屋?并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读课文,通过边读边想和两相对比,课文的中心便自然显现。这比按顺序分析课文简捷、生动。
  
  二、在文章的写作顺序中找突破口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一般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这些顺序并不一定都能够很直观的反映出作者的写作思路。有的出于安排材料的需要,有的出于吸引读者宣传自己的观点、目的等多种原因,而把最初的思路进行艺术加工,巧妙地安排了文章的结构,这并不是作者最原始的最直观的认识。因此,分析文章时可以适当的调整课文中各部分间的先后顺序,让其回到作者最初时的思路上,做到化难为易。如:在教学《羚羊木雕》一文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先分析课文的插叙部分,让学生理解到“我”和万芳之间深厚的友谊,然后分析父母的做法,这样父母的做法不正确就显而易见,从而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的文章的中心。
  
  三、在课文里学生熟悉的事物中找突破口
  
  记叙文中有些文章的内容较为深奥,并且远离生活实际,这样的文章让学生直接读文章理解难度大,收效微。这时,我们可找课文中学生较为熟悉的事物,把学生与文章的关系拉近,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我的信念》一文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比较陌生,对抽象的概念“信念”也不了解,要理解课文难度较大,也没有什么兴趣。但学生对于文中提到的蚕却比较熟悉。于是,我就抓住“蚕”这个学生熟的事物来教学,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蚕的印象,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把什么人比作“蚕”,这些人有什么样的精神;然后让学生和课文所写内容对照,这样,居里夫人是什么样的人学生就轻松理解了。
  
  四、在文章的标题中找突破口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新颖的标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深化文章中心的作用。同时,也是我们理解文章内容的一条捷径。有些文章读标题可以直接探测到文章的内容。以这类文章的标题为突破口直接楔入文章内部,带动学生对全文的理解,可避免学生思考的盲目性。如:《伟大的悲剧》、《真正的英雄》、《斑羚飞渡》等课文都可把标题作为突破口。在教学《伟大的悲剧》时,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悲剧”“伟大”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悲剧是伟大的。学生通过读文章很轻松地就能找到答案。
  
  五、在文章段落里的中心句中找突破口
  
  文章的中心句大部分是总起句、总结句,议论或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作者在大量铺陈记叙的基础上对文章中心或自身内心感受的表白,与文章中心的关系极为密切。在教学时不妨先抛开铺陈内容,抓住中心句切入文章之中,直奔中心,避免按原文顺序分析过程中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学生思考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答疑的准确率,激起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如果说写文章是演员上台前精心化妆的过程,那么,抓住中心句理解文章的过程可以说是演出结束后的卸妆过程,做到了化难为易。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先找出各节的中心句,然后把各节中心句放在一起理解,学生就能很快找出苏州园林的特点。其他如《走一步 再走一步》、《第一次真好》、《生命生命》等文章都可以中心句为突破口来进行教学。
  总之,教材中的课文各篇具有各篇的特点,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选准突破口,让学生轻松理解课文内容,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李枝琼,教师,现居湖北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