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如何实施个性化的主体阅读

作者:牟桂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行为。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发展学生个性入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如何实施个性化的语文阅读,我认为:
  
  一、教学目标确定要注意学习主体的个性层次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个人都表现出不同的智力差异。教育的本质功能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教育如果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就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充分认识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及智力水平。使语文阅读教育目标尽可能地适应他们应有的发展水平。标准过高,会给学生造成精神压力;标准过低,将会压抑对知识探索的激情。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
  
  二、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阅读解文只能是个人行为。阅读的主体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来唤起直觉经验。由于不同主体之间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生活经验语文积淀,所以即使坐在同一教室里,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同一材料,却有不同的心理。阅读课文的心理活动也会不同,甚至差别很大。因此,每一个读者都有权利按照自已的思路去寻找自己的直觉经验,按照自己的方式解读作品,不一定非要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经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留出一定的时间,尽可能让他们用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运用读诵涵咏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带着感情去与作品的形象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情感的审美中自觉实现思想的升华、灵魂的净化。
  
  三、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的发展过程巾带有规律性的活动及其发展过程。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完整性与程序性,有一定的目标性与针对性,有操作性与优效性。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只能有固定的一种。它因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对象和条件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设计与选择。过去单篇课文教学的模式,多数是五步程式化,即作者背景简介→范读→分段及归纳段意→分析思想内容并归纳主题→总结写作特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过程是多侧面的多层次的过程,是千姿百态、变化多端的,没有特定教学条件的唯一的万能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它要遵循认识规律,有一定的运动规则;作为艺术,它又充满灵性,生动活泼而富有变化。
  
  四、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目前的语文考试只有一种形式,就是用语文基础、阅读作文组合成的一张张试卷来考学生。统一的试卷、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时间、统一的地点,不但被评价者处于被动状态,就连评价者的主观意愿也很难介入。语文学习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评价要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它是教与学的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牟桂华,教师,现居湖北利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