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
作者:施长月
一、创新导语,调动兴趣
兴奋升温,容易调动人的情绪,使兴奋加值。新颖的导语设计,既迎合学生的口味,也有利于展开教学。
例如,教授《祝福》这课时,刚过了新年,学生还在回味着热闹的新年。脸上洋溢的那份快乐难以掩饰。上课了,来到讲台上,一改往日的风格,没有喊“上课”,学生正在纳闷时,我一个抱拳,“同学们,大家新年好呀,我的祝福来晚了!”同学们一听,很意外,意外之后就是惊喜。兴趣高昂!虽然这是迟来的祝福,但他们还很高兴,趁机我让他们讲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探亲访友的快乐,此时他们都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和过新年时的乐趣,因而他们跟文中的主人公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作对比,这对理解文章做了铺垫。
二、创设问题,激发思维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开拓性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来以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其求知欲,拨动他们思考的琴弦。在学习《风筝》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我对小兄弟喜爱风筝的行为进行了精神虐杀,我们也许在阅读中予以极大的同情,你在童年时或许也喜爱某样游戏,你有过小兄弟这样的经历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顿时,课堂沸腾了。同学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悲惨”遭遇,说到动情处,有的无可奈何,有的气愤填胸,有的一脸悲伤,表情不一而足。通过这问题,同学们既道出了自己的经历,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以前要老师不断重复解释同学们才懂的问题,现在通过同学们的设身处地去感悟就可以体会到。经过“课文——学生——课文”的循环,加深了同学们的情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且让同学们体会到语文并非远离我们,也并不是那么难学。在自信的表达中,同学们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亲近感,思维活跃了,兴趣也就会随之而来。
三、借助历史,增加兴趣
历史就如一阵风,从远古吹来,吹至今天,也吹向明天。过去的每一天已成为历史。让历史作载体,让历史作纽带,让历史见证昨天,让历史去启迪今天。从而,借助历史作为语文课堂的导入,学生脑中再现了历史,既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也激活了课堂。
例如,有关战争题材的文章,现在的中学生接触的并不多,但从历史课本上他们都了解到了古今中外的许多战争,从现在的新闻上也了解到了还在进行的战争,战争场面大多是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是硝烟,是战火,是哀嚎,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这样的战争场面。上《芦花荡》那课时,我先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战争的场面和自己对战争的看法,让他们说说战争的场面是不是总是那样:风烟滚滚,枪声四起等。而后进入文章,让他们领略与他们的想象相距较远另一种战争的场面,这样就能启发他们的思考,进入新的文章的学习。还有如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等文章……战争题材的文章很多,战争的自然环境,场面,人物等都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用来导入不同的文章。善用昨天的历史,也要善用今天的历史,让历史的风吹醒沉睡在旧模式下的语文课堂,让历史的风吹出语文课堂导入的新意。
四、感悟生活,调剂情趣
生活是万花筒,生活是多彩笔,生活是永不停歇的时光。抓住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课堂导入的调剂品,那么,课堂也如生活那么多姿多彩。人人都在生活,每一个人都是一本生活的书,教师在读懂教科书的同时也得读懂学生这本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现在生活的银幕上我们发现了很多变化:革命歌曲远去了,流行歌曲在线:图书馆冷清,网吧火爆;四大名著安静地休息,言情、武侠、科幻忙得天昏地暗;传统戏剧难觅知音,电影电视热播,MP3畅销,但这也是生活,五味人生呀!生活的潮流我们阻挡不住,生活的逆流我们防不胜防,既然如此,干脆我们换一种生活方式去适应他们,转变旧的观念,站在潮流的前端,紧跟时代走。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对现在的学生的生活产生恐慌;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在现在的教学前止步不前。
学生是百花园中的花,各具特色,我们的教学也应该像花一样怒放,像花样多姿多彩,语文课堂的导入应充分体现生活的丰富美丽,跟时代的步伐走,随生活的脚步前进,在变化中导入,在导入中变化。而永远不变的是生活的热情与绽放的激情。
总之,导入是课堂上要走好的关键的一步,是气氛的调和剂,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表演者,是领路人。教师课堂的导入应以学生为主,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因文而生!让语文课堂的导入如春天那怒放的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
施长月,教师,现居安徽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