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人性的坦露
作者:刘正国
作品通过我们常见的一件事、两组人,揭示了一种传统美德的延续,一种夹杂着私欲的和谐。晓苏在作品中用大众最常见的事情和最能接受的场景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赡养老人,感恩尽孝,是我们每个子女成人后思考最多的问题,谈论最多的话题,类似的场景睁眼就可以看到,张口就在议论,作品中的大树就是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不在操劳,其中有欢笑,有忧愁,正是这样,拉近了作品与现实的距离,沟通了作者与读者的情感,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以大树兄妹为代表的一组人,在父母的呵护养育下成人,而后事业有成,这之中包含了父母多少的慈爱和艰辛,每个有良知的儿女成人之后首先想到是如何回报父母,他们怀着同一种心情,用不同方式尽儿女之孝。赡养老人,报恩尽孝,是儿女天经地义的事情。儿女条件的优劣,只是在回报过程中有程度的区别,但不是管从道德的、法律的角度讲,你无可推卸,必须承担。作品中的大树兄妹努力做到了这一点。
以村长尤神为代表的这一社会群体,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受社会、传统的教育,受正义、善良的影响,一种原始的、朴素的同情、仁厚、慈爱之心占居着主导,这种主导意识决定了他们的做人标准,言行准则,导致种种善举。
大树兄妹在成人后,在事业有成后,为了让鳏居的父亲安享晚年,把他接到了县城,让他生活在儿女身边,尽到了儿女的孝心。当父亲身患病疾后,宁静的生活被打破了。于是便有了这个故事,有了这篇作品。
把父亲接到身边,是儿女感恩尽孝的初衷,父亲患病后,出于对故土的向往和眷恋,要求回到老家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现状与现实发生了冲突。留父亲在身边是为了尽孝,顺父亲意愿也是尽孝,留下难,走更难,村长尤神的出现,帮他们解决了难题。这里面有亲情,有关爱,也夹杂着可以理解的私念。
村长尤神在知道他人的困难后,曾犹豫,有思考,但马上做出了最具人性的决定,接老人回老家了其心愿,他的第一决定没有任何附加约定,没讲条件,没提报酬,这是一种胸怀,体现一种博爱,回家后的所有运作,都在大树兄妹不知情中进行,照料老人的整个过程,只有关爱,没有索取。最后老人在安详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在外处完父亲的丧事后,为了感恩,大树兄妹拿出了实际行动,对所有乡亲轻重不同的有所表示,正是这样,一台电视机,引发了人类本性的袒露,自私是人类的天性,当一个偶然事件的出现,一句特别语言的引发,便会触动作为平常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敏感点,膨胀的私欲于是冲淡了善良的美德。
隐藏的私念的出现,是人类本性的袒露,这无可厚非,不能简单地用自私贪婪来评价尤神这几个人,公正地讲,在照料老人的事件中他们每人都是爱心占着主导,是爱心驱使他们在无私奉献,因为他们事先谁也没想得到回报,自身没有任何索取,后来是因为不公平的对待才引发出人物间的矛盾冲突。
看完作品,细细想来,大树兄妹、尤神、钱春早、金斗谁有错?谁都没有错,大树兄妹送父回家是为了尽孝,送礼还情是为了报恩,没有尤神的决定老人回不了老家,没有钱春早、金斗的照料,老人不能安然生活那么久。大树兄妹想的是亲情和礼仪,尤神用的是聪明和地位,钱春早老婆和金斗用的是身体和双手,仅仅是智力和体力的区别,传承的是一种民族美德。情感和公德的统一,思想和劳作的结合,才创造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我们现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从和谐家庭开始的,个体与个体的真诚沟通,产生出和谐的群体,许许多多的和谐群体的诞生,便有了和谐的社会。《我们应该感谢谁》一定会在底层社会引起共鸣,产生积极作用。
刘正国,高级教师,现居湖北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