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考场话题作文成功的前提

作者:陈水明 陈 娟




  话题作文自1999年首次在高考试卷上亮相以来,已走过了七个春秋,迄今已成为中高考作文考试的主流。它因文体自由,取材广泛,主题多元,能给考生提供展示才情灵性与个性特长的舞台,越来越受到命题人的青睐和广大师生的喜爱。但同时,与以前的命题作文相比,它要求考生必须占有更广泛更新颖的写作素料,以便他们能在考场短短的时间内选择最佳角度,抒写出独特的情思感悟。而不少学生由于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到了考场上往往面临着“欲说欲写好困惑”的尴尬。
  要想在考场上写出令人满意的话题作文,其前提是必须作好积累工作。唯厚积才能薄发,学生只有走进生活,积累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以开话题之源,阅读大量的文章以导思路之流,合理发挥想象以活语言之水,才能让思维在广阔的时空里自由驰骋,而不是硬着头皮去胡编乱造。可见,“开源”“导流”“活水“是写好考场话题作
  文的前提、关键。而要做到这些,必须从观察生活、广泛阅读、训练想象三方面努力。
  
  观察生活——开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达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其实,古今中外很多名作的最大秘诀就是对现实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主体感受进行忠实深刻的表达。学习写作首先必须学会用敏锐的眼睛观察世界,认识生活,然后再去准确,艺术地表达。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至日月星辰,小至花鸟草虫;远至三皇五帝,近到邻里乡亲;俗至衣食住行、人情世故,雅至琴棋书画、风花雪月……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料。教师应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学会在生活的“广阔天地”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获得多方面的信息。眼要多看:看日月升落,四季更替;看世事变幻,人情冷暖;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看广告海报、通知启事;看墙报板报、公约制度……“耳”要勤听:听广播,听报告,听课文朗读,听时事点评,听笑话相声,听商贩巧舌如簧地推销商品,听闲人悠哉游哉的说古论今……一句话,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中获得生活的真实体验,积累宝贵的第一手材料,从而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作文的田园。
  为促进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如在学校举行拔河赛、篮球赛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感受比赛气氛,观察每个队员的动作、神态。可以让学生观察四季的景物、天气的变化;可以让学生观察父母、老师、同学的言行举止;可以利用星期天或节假日,巧设一二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他们细心观察,及时行文;可以带领学生搞好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游览名川大山,了解风土人情……在观察的同时要及时作好记录。有了丰富的生活源头活水,写作时才会文思泉涌。
  如我有一名学生在一篇习作中通过细致地观察,描写放学时停车场上学生抢着推自行车的情景:
  ……“勇士们”(学生)以奥运会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军火库”(停车场)拿取自己的“武器”(自行车)奔赴战场。哇!其气势可谓“排山倒海”!但“武器们”一个个“勾肩搭背”,东倒西歪,有呈挺胸状、有呈昏睡状、有呈扭腰状……千姿百态,况且一个个亲热至极,想要分开它们那可得要历千辛、经万苦,闯过“十八铜罗阵”不可!但“勇士们”深知“兵贵神速”,个个如同被捅翻了窝的马蜂,飞也似的朝“目标”冲去。进的、出的挤得“军火库”水泄不通……
  其实这些也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如果没有细致深入的观察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精彩的文字的。我相信只要长期坚持观察,作文材料之“源”一定能开发出来,为考场写作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广泛阅读——导流
  
  除了观察生活,进行充分的文章阅读也是考场话题作文成功的必要手段。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阅读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才能拓宽视野,打开思路,在写作中得心应手。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对写作的意义,扎扎实实地开展阅读训练。阅读训练可以分指导性阅读和自由阅读两种。指导性阅读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系统阅读。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欣赏积累文章中的好词美句佳段,并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加工,建立一个个精炼、实用、全面的作文素材库:主题库、情感库、人物库、风景库、语言库、技巧库……经过这样一番处理,这些杂乱文章的作文素材就会在我们的头脑中明晰起来,灵动起来,鲜活起来,系统起来。这样,写作时就会胸有成竹,一旦遇到用得着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同时教师还要经常性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自由阅读选取的材料应着眼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视野的拓宽,面要广,量要大,文要精。当然,自读也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应要求学生作摘录,写提要,写札记。尤其是摘录,要注明所阅读文章的出处、作者,并随篇注明阅读日期,还可提出量的要求,如每星期3至4篇,每篇字数在200字以上等等。这样既保证了阅读的“量”,更保证了阅读的“质”。
  材料的积累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也是写作题材的源泉,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淘金聚宝”。最好每一个或两个月举行一次阅读成果展览,进行一次读书报告会,促进资源共享,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获取更多的话题作文素材,领悟更多的写作手法技巧。只要长期坚持,以读促写,考场话题作文的“流”一定能导引出来,而且越来越畅,越来越清。
  
  培养想象——活水
  
  开“源”导“流”后,还须把这股流水激“活”,使水变得更有灵性和神采,这就得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改写、续写、扩写、仿写等。如我在讲授《狼》一文后,我让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将课文改写成一个白话故事,学生的想象可谓异彩纷呈:有的同学侧重于写屠户由惧怕到侥幸到最终奋起抗争的心理转变过程;有的同学则偏重于写狼的贪婪、凶残、狡诈而又可笑的嘴脸;还有一位同学将原文中的一个“晚“字演绎成一幅浓墨重彩且随着故事情节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山野晚景,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想象的作用的确非常神奇。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形象创造。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启记忆之门,让那些尘封在学生心中的作文素材,在思维之光的照耀下,重新活跃,激荡起来。如在初一年级时,我以“童年趣事”为题,引导学生以一个初中生的眼光重温童年的一切。在学生的作文中,童年幼稚可爱甚至一些看似可笑的言行举止都记录着他们成长的足迹,承载着一段段美好的记忆。学生们兴致高涨,写出了不少形象动人,感情真挚的佳作。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氛围,抓住契机,随机作文,形成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以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使学生的灵气得以发挥。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不断引进新的知识信息,刺激学生的内在潜能,促使其创造性思维效应的出现。教师还应努力创造一种多变而有序、新颖又富启迪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饶有兴趣,使他们情动而思发,形成较强的创造思维能力。如学完《不朽的失眠》之后,我让学生模仿本文作者精巧的构思发挥想象,对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或词进行新读新写。一学生就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构思成了一篇《白帝扬帆》的习作,探究李白创作此诗的动机、把我们带入历史长河中,人物的心理刻画十分细腻。一学生将马致远的《秋思》进行形象再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深秋晚景图,道出了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寓情于景,十分感人。
  总而言之,要想写出成功的考场作文来,教师就必须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来“开源”,在课外阅读的世界里,撷取文章的精华以“导流”,学会想象和联想,用流畅的思维激“活”语言之水,那么考场作文必定进入“源”丰“流”畅“水活”的美好境界,令人满意的好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陈水明,现居湖北武穴;陈娟,现居湖北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