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作者:吴春林
一、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
阅读态度,是指学生阅读持久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完整的阅读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构成。这三种成分,对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起着积极的建构作用。阅读态度的主动性,主要来自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何谓“兴趣”?皮亚杰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兴趣是推动阅读活动的原动力,是阅读活动中最活跃的动因。对学生来说,兴趣是发自内心的,是自己内在精神的需要,它会成为一种欢快、愉悦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心理倾向的表现。这种表现,说明学生喜欢读并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为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创造条件。这就要求教师所提供材料和显现的形式,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提出的问题要有挑战性和思考力,从而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教《边城》时,我提出了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活动产生影响的三个问题:1、当时是怎样一个环境,使翠翠心中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2、翠翠坐在溪边忽然哭了,表现她怎样的复杂心理?3、翠翠坐在月光下,听到婉转的曲调,她的心被吹软了,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提出的问题,把学生带入了与文本对话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领略了人物的思想在环境与情感交融中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学生用自己真诚的语言分析了翠翠所处的环境和所表现出来的形象特点,也在表明自己与作者心灵的沟通。这样学生读得有兴趣,越读越想读,越读越愿读,越读越乐读。
二、关注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
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阅读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语文新课标,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而开发的,为学生的需求而发展的,也是为学生的需求而存在的。由于每一个学生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侧重,所以导致了阅读时心理需求的多样性。例如,教学《荷塘月色》时,我让学生整体感知了文本内容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喜欢哪些句段?把它画下来,再想想为什么喜欢?有的学生说,我喜欢“荷叶”,因为它姿态优美,“像婷婷舞女的裙”;有的学生说,我喜欢“荷花”,因为它色彩艳丽,“如一粒粒明珠”;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月色”,因为它清澈、明亮,“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还有学生说,我喜欢“杨柳”,因为“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然后,运用“涵泳体味”的方法,让他们带着感情品味自己喜欢的句段,这样学生不仅在朗读涵泳中感受了形象、品味了语言,而且还领略了作者用词的精妙,体会了艺术的表现力,有了自己情感体验和思考。使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了不同阅读内容,以满足学生对阅读内容不同需求的多样性。
三、关注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而且更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因为“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他们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而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个性差异、心理需求、知识基础、生活视野等差异的不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所以他们在阅读同一篇文章时,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进行思考,“各以其情而自得”,正如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学生可以对作品重新塑造人物,而作品亦可以“制造”不同的学生,这种阅读方式具体表现在:分析人物有独特视角,思考问题有独特方式,表达情意有独特手法,阅读内容有独特理解,这些都凸显了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例如,教学《道士塔》课文时,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外国列强劫掠中国敦煌的文化遗产,谁是罪人?同学们进行了讨论。通过学生的辩论,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土道士主持敦煌一事心理的独特看法:惋惜与愤懑——对土道士王圆篆愚昧麻木的痛恨和对他出卖文物的愤慨;谴责与哀痛——对土道士王圆篆及满清官僚无视历史的愚昧的谴责与历史文物被出卖的哀痛。这种阅读心理的独特性,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个性化,更能显示出自己对问题的独特性看法。
总之,新课标下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三性”,其核心是促进和发展学生特长与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阅读个性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并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更广阔、更丰富的阅读空间,“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这是新课标下阅读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三性”的关键所在。
吴春林,吉林松原职业技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