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让兴趣引领学生步入写作之门

作者:王 荟




  初一的第一堂写作课上,我没有像以往一样,拟出一个大家都有话说的文题进行写作,而是作了一项学生对写作情感态度的测验。我设置了5个答案,分别是“一般、喜欢、讨厌、害怕、其它”。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现状,如实选择对应的答案,并简要陈述原因。调查结果是89%的人怕作文!原因是怕没话说,怕写不够字数,怕时间不够写不完,怕老师当成反面典型……
  传情达意,抒写所思所想,本是一种愉快的心理活动,但把写作当成负担,为写作而造文,无疑是戴着镣铐跳舞。看了这样那样的“怕”,我突然醒悟到:所有的怕都缘于缺少写作的兴趣!于是我把训练的第一步定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带着兴趣步入写作之门。
  
  一、多方面积累——引发兴趣
  
  1、亮眼题目。一篇文章,首先夺人眼目的就是文题。多留心具有吸引力的文题,就会自觉地在写作实践中养成动脑筋拟题的好习惯,这也是打开写作思路,快速成文的一条捷径。2、特色句子。让学生留心有特色的句子并积累起来。如格言警句、名诗句、修辞妙语、好歌词、广告语等。3、三种表达方式。即优美的写景抒情、深刻的议论和精彩传神的人物描写句段。4、典型的开头和结尾。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其显眼的位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或引人入胜,或深化主题。积累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章中心和整体结构的把握。5、经典事例。如爱国的、勤奋的、成功的正反面事例等,都是充实文章不可缺少的主体材料。这类事例积累多了,就不愁下笔无言,言之无物了。
  
  二、降低写作的门槛——培养兴趣
  
  1、共同赏读——抄写。教师事先选好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印发给大家,同学们自由朗读几遍后,各自说出一条优点,然后在稿纸上用心抄写,并记录下抄写的时间。这样不仅人人可为,还可以让学生练习认真书写的习惯。2、仔细研读——默写。教师精心选择阅读材料发给学生,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动笔。如画要点,编提纲,作批注等,有些佳句要用心记住。这样边读边画边写边记,对原文比较熟悉了,然后合上书,默写全文,不记得原话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补上。写完之后和原文对照,比较一下自己的话与原文有何不同,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段时间以后,关于一类文章的写法和技巧,就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吸收。3、给出片段——猜写。对于故事性、生活气息较强的文章,只展示给学生一部分,然后让学生猜想着如何往下写,并且分组交流,讨论,互相借鉴,最后与原作对照,看各有什么优劣,以扬长避短。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就用过此法。4、课内经典文章——改写。大凡教材所编选的文章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供借鉴的地方,可让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引导他们变换角度改写。如扩写、续写、缩写等。这样,不但把重要素材积累下来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5、精彩句段——仿写。模仿是人们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经典的句段本身就特色鲜明,可仿性比较强,学生调遣平时的积累和对生活的感受,化大作文为小片段,也是克服畏难情绪,循序渐进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五种形式的训练,改变了“给出文题——导入——限时写作”的单一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让学生跨上一个写作的新台阶。
  
  三、“会诊”学生习作——发展兴趣
  
  这里的“会诊”就是指对作文的修改。《课标》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更直接地接触学生的作文初稿,在作文修改这一实践活动中掌握表达技巧,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修改作文有自改和互改。开始时可以采用几个人共同修改一篇的方式。批改要有针对性,每次都有明确的目标,但不宜面面俱到。初学修改时,评审点可大、小、难、易搭配,并用程序固定下来,以便学生操作。如可确定这样一份修改内容:1、修改人、作者、题目。2、文章中心(无中心、不突出、不合理)、理由。3、错别字。4、病句。5、你的评语(优点、不足之处)。
  几次修改以后,可再调换侧重点,最后过渡到多角度规范细评及自评。使学生在评和改中自然而然学到写作技巧,由自由写作到自觉写作。由于渐渐悟出了一些作文的要领,学生写作兴趣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鼓励个性创作——激发兴趣
  
  对于一些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应鼓励他们平时多练笔,以便能够在全体同学中发挥带头作用。如让这些同学多写日记、随笔、征文等。由于数量少,对这些同学的作品还可以面批面改,改好后,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的作文提供可以展示的平台。例如,可以发布到校园网上或推荐到各类各级作文报刊和杂志上,刺激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品尝到写作后的满足感,增进写作的成功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更是如此。研究学生的写作心理,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些都来源于学生的兴趣。教师只有把兴趣的培养放在首位,学生写作才能逐步迈上一个个新台阶。
  当然,以上做法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如难免会造成一些学生的懒惰和依赖的心理。但由于训练之初大大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基本上可以兼顾到每一个层面的学生,对克服学生作文的畏难情绪,引领学生写作入门,不失为一剂可以一试的“偏方”。
  
  王荟,教师,现居河北任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