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

作者:郭能斌 郭莉敏




  思维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识活动。它是人脑借助语言,以已有知识为中介,揭示所认知的客体和现象的本质性及它们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和关系,对客观现实作概括和间接反映的心理活动,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因素。社会建设事业,要求人们学会思维,富于创造,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更需要人们善于进行创造思维。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呢?就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启发思维的方法。
  
  1.循序渐进法
  朱熹说:“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这说明了做事情都应注意循序渐进,启发学生思维同样如此。问题过难,学生没法解决,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又不需要动脑,又没有启迪思维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站在高处,从学生原有水平出发,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层层深入,由面到点,由易及难地启发学生思维。如《变色龙》一文,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见风使舵”。最后,教师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经过这样一组循序渐进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2.类比联想法
  类比联想,是一种通过比较某类事物的两个对象若干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其另一属性也可能相同的联想。它是由对一件事物的感知而引起和它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在教学中利用教材的特点,采用类比联想的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积极思维兴趣,这样既有助于更深地理解课文,又可提高阅读写作能力。例如:分析《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为什么要着力描写烈日之烈与暴雨之暴”这一问题时,应先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在你们学习过或阅读过的作品中有哪些着力描写烈日、暴风雨或暴风雪的文章?这些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同学们纷纷展开联想。回忆过去学过的课文如《夜走灵官峡》《七根火柴》等描写暴风雪、暴风雨的作用是衬托人物的活动,突出文章的主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描写景物是为了村托人物,交代要素,突出中心。通过联想类比启发,很快就使学生懂得写烈日和暴雨的作用,议论分析也很热烈。
  
  3.巧设疑问法
  北宋哲学家张载说:“学则须疑。” 疑,往往能使人感到“奇”,奇就会觉得“新鲜”。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或课题特点,巧设疑问,可以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例如,在《小石潭记》的教学接近尾声,学生正为自己又弄懂了一篇文章而暗自兴奋时,我巧设疑问: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大声答:没有。)我却有一个问题没弄明白,(学生竖耳倾听,都想一显身手,帮我解决。)前文写道:“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是文章结尾又写道:“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这岂不是前后矛盾?是作者的疏忽,还是另有蹊跷?(这一巧妙设疑,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积极参入讨论,思维活跃,各抒己见。)在教学中,抓住矛盾,设置疑点,既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有助于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精神的培养,从而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4.故设悬念法
  悬念就是疑团,俗称之为“卖关子”,其效果就是产生一种勾魂摄魄、欲罢不能的感染力和悬念美。可以在课前制造悬念,如在教《孔乙己》一文时,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师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也可以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做解答,以造成悬念,预示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药》一文第一课时结束时,我提出:这篇课文以“药”为题,“药”到底指的是什么?(学生对课文已有初步了解,很快回答“是指‘人血馒头’”。)我进一步提出:就这么简单吗?(故意作个长时间停顿)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特别渴望“且听下回分解”,还有一些同学,急于找到答案,一下课就和其他同学讨论起来。可见,善于制造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思维。
  
  5.创设情境法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热情、活跃学生思维。如讲授《雨霖铃》时,在课件里播放“长亭送别”来激发学生去思考古人离别与今人离别之差异。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成语抢答竞赛、诗歌背诵比赛、热点问题新闻发布会、佳作评点报告会、辩论会、校园歌词创作等。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独辟蹊径,探新求知,标新立异,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探根究底,并促进学生勇于实践。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
  
  郭能斌,郭莉敏,教师,现居湖北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