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作者:雷家振 魏文涛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大语文教育”无法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的教学理念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口头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为了打破这种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因此,新课程标准设定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并把它当作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一、终极目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作了定性描述。这是经过长达几十年的讨论、综合十几家说法、迄今为止最具有某种法定意义的精当表述。说它精当,是因为切中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学习的规律和语文教学的目标这三处“肯綮”。就目标而言,既然是交际工具便要让学生掌握语文技术;既然是文化载体,便要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完成人文积淀,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不仅是语文学科课程的任务,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归。
  从人格层面上看,情感、意志、性格等指向自我个性一端,品德、修养、价值观念等指向人生态度一端。个性因素大多秉承先天而来,但也受到环境的影响,态度因素则大多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同化和顺应。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社会性情感,自觉、果断、坚韧、自制等意志和品质,均在主观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交互活动中产生和强化,各种性格的形成也同环境的影响、教育的熏陶、自身的实践分不开;品德是社会价值观和自我内省相结合的产物,个人修养母文化的积淀和人生经验的浓缩,价值观念则是社会公德、集体意识、传统秩序在人脑中的反映。总之,健全的人格由健康的个性和端正的人生态度构成,因而须臾也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以它的实践模式和人文特征,对人格的培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各个环节(包括从选题到评价),要紧紧围绕完善人格这一目标。
  从技能层面上看,处在底层的是知识,上层是能力。我们并不否认,也不排斥语文综合性学习也要积累相关的语文知识,但它不同于语文学科以间接承传文化精华为主,而是亲身习得因活动而需要的人生经验。在习得经验的过程中,各学科综合知识乃至处世经验比语文单科知识更多更重要;打开眼界、扩大胸襟、获得知识的尝试和广度比单科知识的系统性严密性更重要;前沿科学、即时信息、生活语文比相对稳定,也相对陈旧的“语修逻文”更重要。综合的、宽泛的、新鲜的“全语文”知识和“生活化”积淀,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基础。
  独立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群体组织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语文技能,是语文知识和生活积淀的升华。应该说以上提到的这些知识和能力,同语文学科课程中提到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所不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语文知识更具即时性,语文能力更具活动性。这样的知识和能力形成的技能目标,是对语文学科课程教学目标的一种弥补。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人格的完善和技能的习得是语文教育价值集中之所在,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终极目标之所在。
  
  二、指导策略
  
  1、把握好一个指导原则:既不“越俎代庖”,也不“袖手旁观”。
  首先,应该认识到,综合性学习不再只是由专家预先规划设定的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权威者变为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这就是“到位”。其次,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研究的范围和内容非常广,如古今中外名家名作欣赏、社会语文现象透视、民风民俗研究等等,学生对怎样将搜集来的资料形成成果等问题就不是很清楚,在不同程度上可能都需要教师及时的指导和有效的帮助。另外,学生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虎头蛇尾、畏难情绪等,都有可能影响综合性学习的进展和效果,因而整个过程都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参与。有了教师恰当的参谋、正确的指导,学生才有可能在综合性学习中真正体验到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乐趣,切实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
  因此,教师在发挥指导作用时要坚持做到:不旁观——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研究学习;不越位——参与但不代替学生去实施;不代谋——启发但不用自己的设想替代学生的思考;不指令——指导但不指令学生按教师的想法去做。
  2、加强三个方面的指导:选择课题、制订计划、搜集资料、安排活动。
  第一,怎样选择课题——这是方法指导。不能贪大求全,如果面铺得过大,操作起来既费时又费力,文字表述虽可能面面俱到,却往往如蜻蜒点水、浅尝辄止,以至于内容空泛,劳而无获。因此先是应从小处入手,集中一处用力,这样才会有滴水穿石的成效。其次是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这样,才能在研究中体会到快乐。再次是所选的课题难度要适宜,既要符合学生自己的知识能力、研究能力,又要条件许可,能较易获得相关资料,还要考虑能否得到教师及时的指导或同学有效的帮助,以顺利克服学习过程的障碍。
  第二,怎样制定计划——这是目标指导。
  在制定计划时,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两点:一是要有“长计划”,即制定出实施的总体目标计划,包括完成时间、学习方法、成员分工、最终要实现什么目标、形成什么成果、所需的条件等;二是要有“短安排”,即制定出实施的阶段性目标计划,包括实施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时间分配、学习目标、主要内容、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尽可能定得详细些,以使今后课题实施能顺利进行。
  第三,怎样搜集资料——这是途径指导。
  教师指导的重点一是在学生需要时,提供获取资料的有关途径,如怎样利用图书馆的检索系统查阅到自己需要的书籍,哪些报刊书籍有相关的资料,哪些网站有所需要的信息等;二是指导学生做读书卡片,将查阅到的有关资料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以备后用;三是鼓励学生增强信心,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所需的资料大多数是文字资料,所以学生在搜集过程中难免有枯燥乏味的感觉,若此时再遇到困难就容易产生动摇甚至放弃的念头,此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绩,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使综合性学习能够顺利进行。
  
  雷家振,魏文涛,教师,现居湖北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