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纽带

作者:杨少敏




  青少年学生人小情多。学生的情感会形成一种驱动力,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的情感,亦引导他们主动投入、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初中语文教材本身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可以说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那“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教师之情,靠教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情感的纽带就连结、沟通在教材——教师——学生之间。
  
  一、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
  
  一位优秀的教师,从上课开始,就注重渲染一种与教材相一致的教学氛围,小心地拨动学生的情弦,有意识地让教材蕴含的情与学生的情感相连接、相沟通。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各种题材、各种文体的课文,教师应根据各自的特点,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入情,就是所谓的“披文而入”。在教学中,我常常从课文中选取一个美好的场景,一个或几个角色的鲜明形象,一个引人入胜的结局来组织导语。我在讲述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时,对学生讲:“人们大都歌颂母爱,这篇课文却写父爱;歌颂父爱,一般是写父亲的高大形象,而这篇课文却写父亲的背影,写父亲不美的外表、动作和不漂亮的语言。写爱的文章,往往有淋漓尽致的描写,这篇课文的语言却很朴素。那么,这篇文章感人的力量从何而来?”这一段启示语的导入,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主要角色,产生了好奇,并且以角色的特点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区域。他们的学习动机在不知不觉中被激起,表现出了“我”对父爱感受的关切,促使他们伴随着内心的情感去初读课文。此时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入情,也正是教学动机的形成。这已激起的动机本身,便是一种期待欲,期待着故事怎么发生,怎么一步步发展。教学活动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积极状态。
  
  二、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入情”说是“情”的萌生,学生的情感总是处于运动状态,可以由生成——发展——稳定;也可以由生成——淡化——泯灭。在初读课文学生入情后,教师应及时把握学生情感生活的脉搏,使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只要教师巧妙地牵住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逐渐地涌出来。那么,怎么从“入情”到“动情”呢?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与他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往往寓于他们描绘的对象之中。因此,重要的一环,就是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我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总是饱蘸着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形式,在学生面前再现课文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让学生仿佛看到了,也仿佛听到了,整个心灵感受到了,心驰而神往,唤起学生极大的兴奋,打动了他们的心。
  
  三、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潮,教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的觉察到学生心头涌动的情感,及时把握教学成功的契机,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这一活动常常是即时进行的。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断,读出其神韵。在精读领悟语言神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更深的理解语言的色彩、细腻的情感,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父亲亲自送行,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不光顾到眼前,还为儿子一路着想,临别还为儿子买桔子。买桔子要过铁道,那时月台很高,爬起来非常费劲,父亲是看在眼里的,为了儿子,再难的事情他也心甘情愿。“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他是这样吃力地过铁道买桔子的,父子之心是多么强烈,父爱的力量是多么巨大,这样的父爱催人泪下。此时,学生的情感会不知不觉地迁移到课文描写的对象上,这虽然是学生一种情不自尽的情感流向,但是,这需要借助比较鉴别、借助想象展开、借助语言媒介等外力的作用。使学生的情感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四、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强了,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情不自尽地抒发情感。及时引导学生抒发内心的情感,是学生的心里需要,更是教学的需要。从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和任务来说,常常可以通过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让学生抒情。表情朗读,虽然读得是作者的语言,但因要求有表情的朗读,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角色、景物、热爱的或憎狠的、喜悦的或悲伤的、同情的或厌恶的、留恋的或憧憬的情感。由于朗读是有声的,学生一边读着,一边又听到自己和同伴共同表达的情意。情感的交流,相互的感染,使学生的情感在抒发中推向高潮。我们应该重视表情朗读,让学生带着情感去朗读课文。通过训练,使学生的情感更加明确,更加强烈,更具有代表性。如在教学《背影》一文时,学完课文后,我对学生进行表情朗读训练,让学生有表情的朗读这篇课文,从中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更加体会到这种父子之情是人间至爱,也是家庭美德,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心中把这种父子亲情推向了高潮,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总之,情感为纽带不仅仅是体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而且更重要的是贯穿在整个素质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有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诱惑力,更加活跃,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杨少敏,教师,现居山东蒙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