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教育

作者:陈雪花




  主体性教育是当今创新教育的热点之一。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教学,必须强化“主体性原则”,创新是主体生命潜能的一种极致闪光,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试想一个没有主体意识,不能发挥主体潜能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有所创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性=主体性,一切教学的终极关怀,便是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获得与张扬。因此笔者认为教学要注重“心灵自由”的营造。
  
  一、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创新情感
  
  创新人才需要丰富的创新情感,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创新情感也是一种特殊的创新潜能,是创新的内在动力源。
  1.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标新立异,它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或张扬,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因此,我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对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同学,采取宽容、谅解的态度,允许他们再“想一想”,即使是重复他人的答案,也给予肯定,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2.要尊重学生的任何“发现”。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哪怕是看起来幼稚可笑的问题,尤其是鼓励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创新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科学地提出问题是创新成功的一半,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科学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显得更为重要。
  3.创新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超越。我尊重与鼓励学生的挑战性,使学生敢于向经典挑战,向传统定论挑战,向任何标准答案挑战,面对学生的挑战,从不用截然的对与错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导学生勇于在挑战中学会科学地假说,合理地否定。
  4.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开设旨在鼓励创新的表彰系列,使学生在创新活动的优异成绩中得到积极的评价与肯定,从而确定一种导向,激励所有学生从传统意义上的品学兼优目标趋向创新争优的目标。当学生回答问题朗读背诵、板演习题、课堂练习取得成功时,我都能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课上的几句简短的赞扬话,几阵鼓励的掌声都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新的动力。
  因此,必须建立语文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这个评价标准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从是否充分发挥、调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从是否有助于学生语文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为核心,只有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标准,才有助于传统语文教学的积弊的消除,课堂语文创新教学才能真正建立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
  
  二、对学生进行创新成功的心理教育
  
  1.要使学生有一种追求成功的心理,从中享受成功的喜悦。通过对成功目标的确立,成功的自我评价,培养对创新的情感,这是创新的内在动力,或称创新的情感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才能对创新活动充满激情,充满自信,才能使创新真正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之上。
  2.要教育学生有一种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创新不仅表现为对各种外部条件和环境因素的驾驭,更重要的还表现对自身内在情绪的调适和控制,因此我平时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就会防止可能产生的困惑、焦虑,尤其是过于紧张的情绪,也会有效地预防心理障碍,使之具有良好的、合理的、理智的创新行为。
  3.要教育学生有坚强的意志。只有具备经得起失败的勇气和耐挫的品质,这样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之后才能走向成功,这是创新的成功要素,只有面对失败。百折不回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创新成功者。
  语文教材中许多主要作家面对挫折都能表现出正确的态度,他们知难而上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决心,是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的好素材。例如冰心散文《小桔灯》中的“小姑娘”,虽年仅八九岁,在父亲被国民党抓走,母亲被打得吐血,全家生活重担落在他孱弱的身上的情况下,仍充满着“镇定、勇敢”,洋溢着“乐观”精神。教学中,我让学生不止停留在对“小姑娘”性格的简单理解上,而是组织学生讨论:“小姑娘”为什么能如此乐观地对待生活?如果你遭遇到“小姑娘”的处境会如何?可让学生在思辩争鸣中培养知难而进的意志品质,体会面临困难不害怕、不回避,依靠自己的力量,勇敢地迎接困难的积极心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适时树立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学生通过比较、内省等形式,会产生敬慕、羞愧等心理活动,进而产生目标情感和行为上的追求,引发自我教育。
  这样,学生在创新中获得的成功喜悦,尊重与鼓励,有效地转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或者说形成创新成功心理,这是创新激励机制的一种内化,即把外部的尊重与鼓励转化为内在的创新成功目标与自我激励。只有善于发现学生转变的最佳时机,才能把握学生和充分发掘学生创造的潜力,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他们自觉地进行探索,才能争取新的进步,因此,我们必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形成创新的成功心理教育。
  教师要真正做到把学生摆到主体的位置上,充分发扬民主平等的教风,不断激发和加强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情感。而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师生之间、教学之间就能产生和谐的“共振”效应,教学不断进取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起点,以师生关系为基础,以爱为桥梁,以尊重与鼓励为方法,以成功为原则,以创新为目的”的新观念,并体现创新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从而使“主体创新性”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陈雪花,教师,现居江苏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