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新课程中文言文教学的体会

作者:曾丽娟




  文言文的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之中的重点、难点。如果老师不讲解字词句的意思,学生理解不了文章的内容,怎么去欣赏它的美?又怎样去理解它的感情?可是,老师讲解课文,那“之”“乎”“者”“也”又令学生生厌,面对这问题,我困惑不已。课堂上,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看似掌握了,可是每到测试,学生个个紧锁眉头,成绩出来,那不理想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学生们都埋怨说是老师专挑不重点的内容考他们,他们复习好的重点老师偏偏不考,有学生还嬉笑着说:“真希望我的座号就是我的分数。”(他的座号是56)听到这话,心里像打翻的五味瓶,心想:如果照常上课,那只会令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恐惧感,即使费九牛二虎之力,相信也是事倍功半的,不照常上课又是不可能的。
  左右为难之时,心里也涌起了一个念头:让学生来讲课,讲他们喜欢的,让学生出测试题,出他们认为是重点的。把此想法和学生说了,他们听到很开心,都表示愿意试试。于是,我选了学生们都熟悉的作者——李白,他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是历代传诵的名篇,篇幅短小,没有什么生僻字,不会让学生太难理解,不用学生花太多的力气,而且一节课的时间可以完成。课文选好了,让学生选好上课的人选,并且给他们三天的时间好好备课,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备课。
  从容镇定、兴奋、笑容满面的小老师站在讲台上,自己也被她感染了。上课了,开始的感觉还不错,台上的兴高采烈,台下的积极热情,可是,等到了“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时,同学们提出了疑问:“假”是什么意思?大块为何要理解为“大自然”?“文章”为何理解为“锦绣山河”?那两个“以”的用法是怎样的?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小老师慌了,语言无序了,刚才的镇定自若没有了,她用眼看着我,向我求救,我笑笑没动,点点头,给她鼓励。她停了停,然后说了一句让大家捧腹大笑的话:“这句话我也有疑问,下课后我们一起探讨,现在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内容。”我听了这话觉得有些奇怪,他们备课时也问过我一些没弄懂的问题,当我问他们是否害怕时,他们胸有成竹对我说:“老师,你就看我们的吧。”怎么会出现此问题?后来细问才知道,原来“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话课文有注释,他们就没有去考虑了。
  课,在愉快、热烈的氛围中进行着,学生为“而”“以”的用法争得面红耳赤,四十分钟过去了,下课了。我问同学们此课的感受时,他们都说很好,因为是他们共同备课,他们自己做老师,只是要求老师要进一步核实一些意思模糊的词语。是呀,这节课虽然没有老师那严谨的讲课思路,没有老师那专业化的语言,但是,他们付出了努力,付出了辛勤,付出了热情,在他们的“争吵”中,掌握了一些词语的用法。这些老师说了无数次、强调了无数遍的内容,他们都难以掌握,却在“争吵”中弄明了。
  紧琐眉头、叹声连连,这是学生在做他们自己出的测试题,有学生甚至还说:“是哪个坏东西出了这么份试卷,比老师出的还刁。”说到测试,学生们都会和我开玩笑,说我出的测试题是经过精心策划、挖空心思找到的,那些刁钻的题目让他们头痛。听到学生这么说,心里真不是滋味。那些小测试的内容都是来自课本,出自课文,是一些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已及一些特殊用法的句子,学生竟然说这些是刁钻的、生僻的。为了不让学生认为“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我有了让学生自己出测试题考自己的念头,想看看学生偏向哪方面的知识。想法刚和学生说,他们就眉开眼笑,都想一展身手。我明确了简单的要求,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个组出一份测试卷。学生出的试卷交上来了,细细一看,他们都偏重于实词和名句名篇,虚词的用法几乎没有。现在他们做的正是他们自己出的测试卷,怎么也会出现如此情况?学生们都说忘了前面学的东西了,也忘了自己试卷内容,看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到了试卷的讲评(也是由学生完成的),班里就像炸开了的锅,整堂课都处在“吵闹”中,学生们为了一个有疑问的词语争论不休,有时候他们求助于我,要我核实。
  看到兴高采烈的学生,我不禁地感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他们也是课本的主人,老师不能只凭着自己的经验讲课,要考虑学生是否接受了你讲的内容,不能只凭着自己的感受讲课,首要的是想到学生的感受,要从学生的感受出发,教学生喜欢学的内容,不能只凭着自己的热情讲课,要把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让学生的把热情融入课堂中。
  学生的表现给了我深思:一定要想法子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牢牢掌握,把不喜欢学的知识学好、掌握好,把文言文变为学生喜欢的文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把握文言文的蕴义,才能真正的领会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才能学习古之君子那面对困难、面对挫折的豁达胸襟。学生讲课,可以让他们学会思考;学生出测试卷,可以让他们学会整理所学的知识。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必须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知识,把握最根本的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成为课本的主人,成为知识的掌舵者。课堂是学生的,不是老师的,学生才是主角。相信这教学改革之路会越走越明朗,越走越宽阔。
  
  曾丽娟,教师,现居广东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