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作文教学的基础目标

作者:董泽华




  现在大多数的作文往往让学生自拟题目,它为写作者提供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般的创作自由,有利于考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先声夺人。题好一半文,考场作文千千万万,有如千帆竞发,如果你的标题不能使人眼前一亮,“第一印象”就会大打折扣。但在自拟题目上,很多写作者却无法展示出自己的才能,拟题缺少新意,或将材料中的话题直接作文章的标题。作者应为自己优美的文章“身段”巧施“脂粉”,使其呈现出富有表现力和吸引力的清新面孔。可借花献佛:借名著的篇名或诗词、歌曲、成语、俗语、广告语中的精彩词句稍加改造,为我所用,如《老人与河》、《新龟兔赛跑》、《敢比才会赢》等;用反弹琵琶法,如《开卷未必有益》、《尽信书不如无书》、《不必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等;或巧设悬念,欲言又止、欲说还休,留一段空白让人去猜想,如《掌声突然沉寂的时候》、《异样的掌声》、《喝倒彩》等;巧用代数形式做标题,借以昭示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如《勤劳×高科技二致富》、《成绩≠素质》《6+1>7》等。
  5.新活的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新鲜活泼的语言要求善于选择生动的词语,精于运用修辞手法,选择富于变化的句式,用绘声绘色的词语、生动活泼的口语,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句子语气、结构、长短、整散的变化,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选用书本中的名言警句成语精炼、警策的名言警句成语,它们经过时间的洗礼,岁月的积淀,或托物言志,或写景抒情,或明理咏怀,大多能启人心智,催人奋进。借用“一线串珠”法,将所学过的文史知识统一到相同的主题下,在历史和文学的长河中,融汇古今的史实和诗句,无一不演绎着飞动的文思,闪烁着奇特的光彩,只要精心剪辑,就一定能创造出一个“黄金搭档”——丰厚的文化底蕴,洋溢着浓郁的书卷芳香。多用修辞,靓化文句,可化平淡为神奇,如美好绝伦的比喻,在表情达意上往往能收到形象生动、优美典雅的效果,可以将我们带人令人心醉的神秘境地,给我们以无限的遐想和无尽的美感,而气势磅礴的排比,可使文章文思风发酣畅淋漓,或排山倒海,一泻千里;或行云流水飘洒俊逸,巧用、善用、多用修辞,可为文章平添亮色,倘使比喻与排比相为联姻组成博喻,巧妙驱遣,则更可为文势添彩!如以拟人的修辞手法为例:一般人描写太阳的影子在移动,大多会“实话实说”,我指导一位学生将阳光拟人化,写出的“阳光在逛马路呢”一句令人称奇;一般人描写小水滴,大多会从颜色、形状人手,而一位同学却从神态和动作人手,将小水滴当做人来写,一句“懒懒地躺在柔软的云朵里”,境界全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曾明确提出“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新颖的立意、新鲜的材料、新巧的构思、新奇的标题、新活的语言正是“有创意的表达”的有效途径,也是作文教学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董泽华,教师,现居江苏泰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