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作文教学的四道关

作者:徐乐荣 李 玲




  很多人说,语文教学难,尤其是作文教学更难。我认为教师在作文教学活动中要把好以下四关,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指导关
  
  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写前指导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所谓的写前指导就是通过恰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激发写作灵感,解决作文的中心材料和写作方法的问题,以便使学生动笔之前就知道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首先是审题和开拓思路,初中作文以命题作文居多,这就要求学生在动笔之前要认真审题,明确对作文选材和立意的要求,帮助学生领会题意,避免作文内容离题,养成按一定目的要求写作的良好习惯;其次,要加强立意和选材的指导。立意就是要确定文章的中心,并围绕中心选材。选材要做到“精”和“新”,就是要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和提炼那些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的材料,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应加强布局谋篇的指导:对记叙文来说,就是要根据中心思想安排记叙的顺序,详略以及情节的发展过程;对议论性的文章来说,要安排论证问题和阐述论点的过程。训练布局谋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
  
  二、命题关
  
  教师在布置命题作文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写作实际和写作心理。作文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一布置作文题,学生总是叫苦连天、愁眉不展,勉强动笔写了也是东扯西拉,草草成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因为教师的命题未能很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确实不知该写什么?比如:有的老师给学生拟了一个题目是《我未来的大学生活》,表面上似乎很贴近学生生活,但并非如此,因为学生未进过大学校门,又怎么去想象自己上大学的情况呢?每年寒假时,我就给学生布置这样几个作文题:如《除夕夜晚合家欢》、《联欢晚会乐开怀》、《过年真好》、《品味春联》……这些题目提前交给学生,他们就会留意这些材料,写起来不仅有话可写,而且写得典型,内容充实。还有就是命题虽然贴近学生生活,但命题老化,学生感到没意思。比如:《我的老师》这一作文,学生就感到俗气,没有一点新鲜感,不情愿写。我却是这样给学生拟题的:《初三如爬山》、《都是网吧惹的祸》、《语文,别问我爱你有多深》……学生一看这些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的题目,眼睛睁大了,头脑灵活了,灵感也来了。所以教师在布置命题作文时,要考虑到以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顾及学生生活阅历和便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前提。
  
  三、形式关
  
  学生的作文大多是动笔写在纸上,规规矩矩,一丝不苟,一成不变的形式久了,学生就会觉得单调,乏味,丧失写作的兴趣。有趣的写作形式,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外可灵活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写后猜”。在学过“抓住特征写人物”后,就可以进行“猜猜我是谁”的小练笔活动。让学生写出本班中他认为最有特点的同学或老师写出来,然后读出来,让学生猜,再让同学评议是否抓住了人物最突出的特征,还应怎么补充等,使学生明白写人物就是抓住人物最本质的特征来描写。
  2、补写作文,用一篇现成的作文,隐去开头和结尾,让学生补写完整。
  3、作调查,写调查报告。在社会调查中进行写作活动。让学生用那敏锐,充满希望和稚气的眼光去观察社会,去感受生活中的美点、闪光点,去发现生活中的新人新事,开展这种活动可使课内与课外、作文与生活、练笔与做人有机结合起来。
  4、试办小报。让学生办小报,其实就是把作文纸换成小报纸,让学生自任编委,把学生自己的作文周记、日记随笔,新闻报道中的佳作进行点评、审改、编排之后,体会变成铅字的那份收获的喜悦和自豪,也让书法、美术爱好者有大显身手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定会收获满园的春色。
  
  四、批评关
  
  批,就是批改。我觉得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尽量采用面批的方式,面批时,教师可以结合每个学生的作文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作文不佳的学生因为教师的当面指导而找到失误的原因,得到提高。作文较好的学生,也会因为面对面的肯定与赞扬,更从心理上想到强化信心的作用,使其写作的积极性得到鼓励。背批时,教师在给作文下评语时,要努力发现其优点,进行鼓励,对较差的作文,评语要尽量委婉些,千万不能挖苦和讽刺,否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其写作的积极性。对于优秀的作文则要及时在班上宣读、评讲、传阅。
  “评”就是作文评讲课。评讲课要力求形式新颖、活泼。如新闻写作的评讲课,就可以设计成电视台的“演播式”,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出几篇角度新颖,结构完整,语言简洁、流畅的范文,选拔学生在“镜头”前演播,其余学生则作为评委、观众,评选出“最佳小记者”和“最佳播音员”,如此“美称”怎能不让学生对新闻写作情有独钟呢?在解说词这种文体的写作时,可将作文评讲课变成一堂旅游课,听“导游”讲《请到我的家乡来》《家乡名胜游》,《我们的学校》等,然后评出“最佳解说词”、“最佳解说员”,“最佳评论员”。如此身临其境的作文,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而且在评论中比较、鉴赏,取长补短,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写”的能力,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徐乐荣,李玲,教师,现居湖北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