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与戏剧文本对话的三个关键词
作者:梁修红
关键词一:场面
场面是人物在特定的戏剧情境中进行活动所构成的相对独立的段落,是戏剧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剧作家在创作剧本时,脑子里首先出现的是一个舞台,舞台上人物的活动贯穿创作始终,形成了一幅幅流动的生活画面——戏剧场面。脑海中的“舞台”影响着剧作家对场景的处理、技巧的选用及人物语言的锤炼。既然剧作家是以一个假想的舞台为基础、以场面为基本单位进行创作构思,那么我们在阅读剧本时也得有场面意识,从剧本语言入手,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戏剧场面。只有读者树立起场面思维的意识,构建起阅读剧本的舞台感,才能深入理解剧情,把握剧中人物,领会剧作家的艺术匠心。
关键词二:冲突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是在剧场演出供人们观看的,它必须借助矛盾冲突制造悬念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否则将无人观赏。所以戏剧冲突无疑是戏剧存在的基础。
《雷雨》就是一部以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而动人心魄的的经典戏剧。开始是郁热气闷,乌云骤合。既而有隐隐的雷声,有诡谲的闪电煽动着渐趋紧张的空气。忽地,天地间万物止息,纹丝不动,沉寂一片。就在人刚刚觉察到异样还来不及思忖,当头响起一个炸雷,电闪雷鸣,雨横风狂,宇宙发怒了……达到此种戏剧效果,全凭剧作家牵动剧中人物之间“危险”关系。比如周萍,对父亲是欺骗和罪孽感,对繁漪是悔恨和惧怯,对周冲是歉然,对四凤是希望振作,对侍萍是难逃宿命。在这种种矛盾关系的纠缠与冲突中,剧情得以紧张展开。
冲突的展开形成了跌宕起伏的情节,推动人物性格的逐渐丰富。在诸多的矛盾冲突中,我们要注意把握冲突核(冲突之母),把握了它就把握了戏剧冲突之网的提绳。冲突核是一系列矛盾冲突的源头和基础,有了它,一幕幕好戏方可展开。《雷雨》中周朴园与侍萍年轻时恋情的变故就是全剧的冲突核。没有这个原初的事件,就不会有后面一系列的矛盾冲突的风波。没有这个冲突核,就不会有周萍与四凤的乱伦之爱、繁漪与周萍的乱伦之情、周朴园与侍萍老来相遇的惊异与尴尬;没有这个冲突核,就没有谜底揭开之后三位年轻人的死与两位妇人的疯。
关键词三:台词
剧本是由人物代言的,不能像诗歌、小说那样由作者直接出面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主要依靠人物台词来展开剧情、塑造人物。体味人物台词的丰富意蕴是与戏剧文本深入对话的关键。
动作性、个性化、丰富性是人物台词的三大特征。
动作性是戏剧语言的首要特征,也是不可或缺的特征,没有动作性的语言就无法构成戏剧。所谓动作性就是指人物的语言要有力地表现其欲望、意志、内心的冲突,并使其内心状态通过语言转化为外部动作,而且要具有一种推动剧情向前发展的张力——往往在上一幕的一句话会引出下一幕的一个大动作。《雷雨》中繁漪与四凤既是主人与仆人的关系,又是情敌的关系,她们都深爱着周萍,一个是继母与前子的关系,一个是少爷与女仆的关系。在一段繁漪与四凤的对话中,繁漪主动出击变相探问四凤与周萍关系发展到何种程度,而热恋中的四凤则小心谨慎,含糊其词。在貌似平和的言辞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二人内心情感反应之强烈,可以感受到处于三角恋爱中的情敌之间的复杂而又剧烈的心理冲突。这种具有张力的语言不仅活化出了人物的心理世界,而且推动了剧情的向前发展。
个性化就是台词表现出了人物个性,言为心声,话如其人,从人物的语言见出其性格来。《哈姆莱特》中著名的“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表现出了哈姆莱特在面对龌龊的生活、无聊的人世时,既感到生不如死,又不能一死了之;既不愿苟延残喘,又无力重整乾坤,陷入了人生抉择的精神危机之中。从中我们不难把握出哈姆莱特性格上的犹豫、迁延和审慎。
丰富性是指人物语言含蓄婉转,内蕴丰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潜台词。只有含蓄而富有内蕴的人物语言,才能为观众留下回味的余地和再创造的空间。优秀的剧作家总是追求含蓄蕴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一切皆在不言中的无声境界,这就使得人物说话的意图目的隐藏在台词后面,让台词负载的意韵更加丰富深刻。《雷雨》中侍萍面对周萍(自己当年留在周家的儿子)打鲁大海(周萍的弟弟,侍萍现在的儿子)时,悲痛地走至周萍面前说:“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她本想认儿子,要说“你是萍儿”,但马上觉得不妥,于是利用“萍”“凭”同音将话语转向别处。当周萍问“你是谁”时,侍萍本想回答“我是你的妈”,但马上一转成了“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对周萍的行为,鲁侍萍痛苦、无奈之中又有一丝眷恋和不甘心,台词中的两次转折,将这种痛苦无奈的心理充分展现了出来。
梁修红,教师,现居广东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