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阅读兴趣读中来

作者:邢丹丹




  曾经看过北京特级教师宁鸿彬老师上的《皇帝的新装》的课堂实录,真是朴素又精彩。第一课时,只有三步。第一是“打开书,准备读课文”,于是抽几位学生连接起来把课文读了一遍;第二是在第一步时就提出的,要学生边听边思考“一个……的皇帝”的问题,把省略号部分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第三步也是以第一步为基础,要学生用一个字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宁老师以“读”为前提的三个步骤,看起来毫无特色,但却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我们经常说,授之鱼不如授之渔。语文教学的“渔”是什么?要点之一就是一个字——读。语文教师应该静下心来,摒弃浮躁的心态,在课堂上多读一读课文。这样,可以把学生引到书的世界里,品尝读书的乐趣,感受语言的魅力。经常的读书会引起读书的兴趣和热情,逐渐爱上读书,最终养成阅读的习惯。
  在这里,我们还应思考多媒体辅助手段的应用与“读”的关系。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的确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便利: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快了教学速度,声音影像的出现使教学手段变得更为丰富,但也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在音乐、动画等构成的多媒体给教学带来方便的同时,我们能否把“读”束之高阁?课文里有很多美妙的地方只有通过读才能体会,散文、诗歌等等留下的富于想象的空白太多了,这也是语文最迷人的地方。如果以一多媒体画面来表现,语言文字的包容性、丰富性就被画面所限制,味道自然淡多了。
  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扬长避短,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堂朗读。擅长朗读的老师自然在这方面得天独厚,生情并茂的范读是最好的媒介,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感情,唤起朗读的欲望。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教师充满激情地读过之后,学生也会读得很动情,读出对文章较深的理解来。不具备此项长处的老师可以用对文章深刻、透彻的理解指导学生去读,或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来范读。只有教师意识到语文课堂书声朗朗的必要,留出时间来读书,语文教学才算走上了正路。
  有了课堂频繁的“读”的铺垫,我们还须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事实上,课外阅读不仅关乎语文素质,更是构建学生精神大厦的钢筋水泥。有言道,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所以,为了精神强健的下一代,只是向学生提出读书的要求,列出教材后的读书篇目,不断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作一些专门指导,通过一些具体形式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勾起学生阅读的欲望,花时间花精力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上下功夫,把他们领进阅读之门。
  回想自己当年的课余读书经历,正印证了这点。我的母亲是一位语文老师,在我还是小学二、三年级学生的时候,就给我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等《水浒》中精彩片断,激起我对梁山好汉的无限向往。于是,找出书柜里厚厚的《水浒》,半懂不懂地看起来。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成了文学海洋里一条快乐的鱼。我想,我们不妨多方面作一些尝试,通过具体途径让学生体会读书的快乐,由“要我读”变成“我要读”。
  其一,可以结合教材给学生读些名篇佳作。比如教学《列夫·托尔斯泰》一文,可以朗读托尔斯泰和茨威格作品的精彩片断;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就选择雨果某一精彩片断来读。还可以就此播放一些由此改编的影视剧。这比以往空洞洞,干巴巴的介绍要感性得多,吸引人得多。它向学生打开了一扇五彩斑斓的文学世界的窗户,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引发他们探索游猎的意识。
  其二,开设阅读课培养学生看书读报的兴趣和习惯。每周抽一节课时间带学生去阅览室看书报期刊,让他们自由选择,各取所需。一月作一次回顾,让学生彼此交流阅读所得和读后感受,评选班级阅读之星。适当时间举办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奖励优胜者。在班里形成读书的氛围,把看书的概念由课本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感受书的有趣,有看书看报的需要,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其三,开设与文学相关的活动课,如电影欣赏,书法欣赏,流行音乐欣赏,增加学生阅读的热情,唤起他们对文学的向往。各种艺术样式都是相通的,文学则是他们的基础。在欣赏之余,学生自然会对其中的语言文字产生兴趣。比如,当学习苏轼《水调歌头》时,学生普遍感到亲切,有人甚至未学即会背诵。因为这首词早已成为流行歌曲中的经典,邓丽君唱过,王菲唱过,在社会上很有影响。可见借助流行音乐这个媒介确实能唤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而且流行歌曲中的确不乏精品,其歌词确有引人入胜,耐人寻味之处。事实上,许多学生喜欢流行歌曲就是因为喜欢其中的歌词。经典电影更是如此,其中的台词就是华彩篇章,令人百读不厌,比如《城南旧事》《简·爱》《乱世佳人》等等。看完电影学生进而会对原著发生兴趣,于是就找书来看,这一看也许就意味着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诞生。
  其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广泛阅读。演课本剧,演小型话剧,举办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作文比赛。这些活动都能增加学生阅读的机会,加深他们与文学的接触,逐渐引导他们进入浩如烟海的文字世界,去读,去看,去感受,去思考。那么,会有一天,我们面对的不再是迷惘苍白的学生,而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可畏后生。
  
  邢丹丹,教师,现居广东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