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让课堂教学如花绽放
作者:杨俊义
一、幽默创设和谐课堂氛围
很多教师认为课堂上要用严肃的态度压服学生,以达到控制课堂教学节奏,组织教学秩序,完成教学内容的目的。这种“严肃”教学大大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表面看起来课堂秩序井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每一位富有事业心的老师无不希望自己的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主动投入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幽默这一特殊的本领。幽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中的幽默可以通过引用寓言故事或幽默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讲《童趣》这篇课文,先讲一则有关儿童幼稚天真的故事:
儿子对爸爸说:爸爸,我会装小闹钟了。
爸爸:乖孩子,你怎么学会的?
儿子:我把咱们家的小闹钟拆了,又重新装起来了。
爸爸:天哪,你没有把零件弄丢吧?
儿子:肯定没有,你看,还多出好几个零件呢!
刚才的故事正因为是发生在小孩身上,我们才感到有趣,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同样是发生在小孩身上有趣的故事。
这种运用幽默故事作导语使学生听得十分轻松又专注,他们能很快地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教学过程中的幽默还可以通过教师灵活的教学机智即兴创新,如通过比喻、夸张、引用等手法来创造幽默。笔者有次讲“环保”问题,就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我国人均耕地很少,如果不注意保护,土地大量沙化,这就好比一张不大的床,你和同学睡在一起,晚上你把床尿湿了一块,怎么睡得安心呢?这一比喻令人捧腹,又切合教学内容的实际,学生在轻松愉悦之中增强了“环保”意识。
二、引导激励培养学生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启发学生多方面思考,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然而很多老师对学生要求很严格,有错误从不放过,发现了及时批评。这种不姑息不放任的态度是对的,但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什么原因呢?因为只是一味地批评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每一位学生都是有上进心的,他们希望得到表扬、肯定和鼓励。当他们的质疑或答问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时,他们会增强自信心,并产生再进步的欲望。正如清代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将简单粗暴的训斥变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诱导。这样就能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感情去激励学生,抓住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并利用这些情感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形成共鸣。于漪老师就是这方面的高手,她通过激情把课堂推向前进,使课堂形成多个小高潮。如她教《最后一课》时先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受到了感染。接着于漪老师又放出沉重遥远的敲钟声,同时出示韩麦尔先生写的“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的彩色图片,进一步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漪老师抓住这个机会,要求学生对照图片仔细阅读,阅读之后又要求学生用饱满的感情描绘庄严的场景。许多学生早被课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所感染,在老师要求之后十分热烈地描述韩麦尔的神情、语言、动作和他内心的痛楚。这时课堂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学生描述之后,于漪老师又讲述自己在七·七事变后,音乐老师教她唱《苏武牧羊》的一段亲身经历,抒发自己在小时候那种不愿做亡国奴的爱国主义思想,把课堂教学再一次推向高潮,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总结归纳探求教学规律
语文课涉及的知识除自身的文学知识外,还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甚至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知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又涉及许多现代科技知识,真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我们的教学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去认识事物、认识世界,培养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通过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方法、总结规律,这就是古人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例如如何处理说明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这一问题时,我班很多学生认为列数字是表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一次我举了个例子:我们班学生60人,其中女生25人,60名学生平均年龄15岁。问同学们这个介绍语言是否准确。同学们认为“平均年龄15岁”不准确,应改为“平均年龄大概15岁”或“平均年龄15岁左右”。由此同学们得出列数字的作用是反映说明对象的具体情况,而不是表现语言的准确性。例子的列举使同学们茅塞顿开。他们自己总结出的规律印象深刻,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其实语文知识很多方面都是有规律可寻的,它跟数学的公式定理一样,只是前者更广泛、灵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去发现规律。
作为语文教师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敏捷的思维、深刻的教材理解等多方面素质,这样你的课堂教学就会像春天的花朵绚丽多彩。
杨俊义,男,教师,现居湖北武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