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初中文言文探究性课堂教学程式

作者:陈凤英




  时下,语文教学改革正推崇探究式教学。它要求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原有知识、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这种导向性给予学生的学习更为自由的空间,同时对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利用文本引导学生去探究呢?下面结合《黔之驴》等课文的教学,就初中文言文探究式课堂教学程式谈一点浅见。
  
  一、抓住情景体验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启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要创设认知所需要的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学情景,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自我探究。
  笔者在《黔之驴》的教学中,以畅所欲言说成语来引入新课。学生纷纷发言,说了许多含有动物的成语。紧接着,引入动画片欣赏的环节,主要是抓住情景体验这一点作为教学切入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整堂课的成功开了一个好头。首先,含有动物的成语多半都是来自寓言故事,抓住了初中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为发达,易于接受的心理特征,既方便学生对“黔驴技穷”这一个成语(寓言故事)的理解,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课前的踊跃发言、相互提醒补充是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前奏,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而且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第三,妙趣横生的动画片,让学生对外强中干、愚蠢无能的驴和勇敢大胆、小心谨慎的虎有了真实、客观的体验,实现了书面形象与动画形象的契合,从而产生发自心灵的快乐,真正进入乐学的状态。
  
  二、抓住语言感悟 引导学生质疑和合作探究
  
  初中阶段所选的都是较为浅易的文言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能力。可以安排学生搞好预习,一般问题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感知语言,让学生学会有条理的记录下自己的困难、疑惑,在课堂上简要表述个人或合作探究中的难点、疑点。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
  在具体操作时,笔者抓住语言感悟这个文言学习的关键,利用朗读这一文言学习的基本方法,设计探究过程:一是反复朗读体会语感。通过学生朗读及相互点评为主、老师适时点析为辅的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疏通文章字词,把握文章的大意,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根据不同感知层次的要求,设立不同的目标,笔者一般要求一读懂大意,二读品重点,三读入情境。一读懂大意,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朗读及讨论,达到正音、掌握大意的目的;二读品重点,让学生在了解文章写了些什么的同时,明确所要表达的重点、要义,另外再结合本文的特点掌握朗读的节奏等问题。三读入情境,就是学生在朗读中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当然,这是较高的赏析要求了。让学生在朗读及相互点评中培养他们自学领悟,在于学生的寻疑探究,疏通文意的能力,逐步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技能技巧。这里重点在学生的自学领悟,教师仅予以点拨,要求学生心里有所得即可。比如在《陋室铭》中,笔者引导学生在朗读点评中理解好自己不懂不会的难点、疑点,抓住文章体现“惟吾德馨”的方式方法,诵读与会意结合,诵读与点拨互动,在更深层次上理解文意,读出语气感情,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
  二是设计抢答赛、质疑接力赛等导向性的环节,激起学生寻疑解惑的兴趣,创设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语境情境,学生们各抒己见,相互释疑,教师隐居幕后,相机指导,引导学生质疑和合作探究。对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教师集中加以点拨、讲解。这样,教师重在点拨指导,省时省力,学生积极参与,手脑并用,自然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抓住合作探究 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尝试学习机会,以使他们的个性尝试中得到发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强调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探究进行到这里,我们并不能因此满足,应该趁热打铁将学生被打开的思想,进一步引导到深化对文章的把握上来,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黔之驴》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对“黔驴之技”的探讨和文章寓意的探讨的环节。当问题提出后,教师并没有及时给予每一个问题的参考答案,而是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和教师的适度参与,使有些问题得以明确。这样,不但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延伸性,而且使不同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得到不同的收获。为学生的学习留下较大的学习空间与自主性,这样将对学生们可持续性发展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
  但由于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有些问题甚至是很幼稚的。面对这种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处理:对于必须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解决的问题采取暂时“存疑”的方式;对于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可指导学生通过合作答疑来处理;对于某些学生提出的典型问题,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要求学生交流,其他同学补充,从而达成共识。
  
  四、抓住激励评价 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指明方向。这是探究式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在《黔之驴》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课文拓展”和“课后阅读”的环节。“课文拓展”中以驴利用聪明才智战胜老虎的结局为要求让学生“奇思妙想编故事”。学生当堂编写故事、朗读作品、相互点评、老师点析,以巩固性练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成果,巩固学习的成果,把知识建构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结合“课后阅读”的拓展、积累,达到让学生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目的。
  学会是前提,会学是方向。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所要抓住的是与课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情景、语言,是课文的内容与外在的形式,是教学的种种手段,要放飞的是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创新精神,是学生们相互诘问与合作,在否定与肯定中萌芽、壮大的自我发展意识,是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坚韧不拔、励志创新品格的认可与追求。通过各环节的设计、情境的创设、精心的设问,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充满愉悦的情绪,积极自主的去探索、发现,并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逐步去感受,去领悟新知,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这样,初中文言文教学也会乐在其中了。
  
  陈凤英,教师,现居湖南临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