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新文人剧的艺术追求
作者:何桂英
对许多人来说,“新文人剧”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实际上,以《人间四月天》、《大明宫词》、《橘子红了》、《似水年华》为代表作的“新文人剧”正以一种集体的姿态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以其特异独行的个性、古典唯美的风格赢得了观众的认同,由荧屏的异类逐渐成为荧屏的新主流。
一、新文人剧的标志
1、爱情
毫无疑问,爱情是“新文人剧”永恒的主题。这未必是因为爱情本身有多重要或伟大,而是因为,相比于历史、战争和其他一切惊心动魄的东西,爱情实在是一个更为通俗的沟通主题和更为安全的审美体验。
在一个爱情肆虐生长的时代,真正的爱情反而成为一种奢侈。“新文人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爱情观和释放同情心的机会。当徐志摩遭遇着双重恋爱的折磨时,不但剧中人物,所有观众也都在经历着一种道德的考验,但同时,爱情本身又以令人赏心悦目的姿态绽放着。当然,最终结果是,理智战胜了情感,再如火如荼的激情最后也必定要让位于温情脉脉的理智。徐志摩最终郁闷地死去,留下他的红颜知己空自伤悲,但是所有的观众都舒了一口气。因为我们的道德没有集体越轨。
2、偶像
很难想象一部没有偶像的电视剧可以称得上唯美。没有偶像的爱情是苍白的,就像没有加盐的水一样。因此如果要把这些“新文人剧”叫做“新偶像剧”也未尝不可。
但是和传统偶像剧不同的是,在“新文人剧”里,偶像永远不是最为重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作为人的情怀。因此在《橘子红了》里,最吸引人的不是周迅的服饰,而是她所扮演的那个少女的眼神。
传统上电视演员的地位是很低下的,至今尚有艺人以从不出演电视剧为荣。但是“新文人剧”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生态。黄磊、刘若英、周迅等人最初都是从偶像起步的,但是最终他们却在“新文人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取得了令人尊敬的专业成绩。
3、唯美
把电视当成电影拍,最早应该是李少红的创举。比如她的《橘子红了》,该剧美轮美奂的叶(锦添)氏服饰、精致的置景、考究的灯光所带来的视觉享受甚至超过了某些电影。这种以追求极致的作风说得好听是唯美,说得不好听完全可以叫做“形式大于内容”。不过在这样一个崇尚格调的时代,对视听孜孜不倦的追求已经不是什么坏事,相反,它全方位满足了我们对娱乐精致化的需求。
4、优雅
和其他影视作品不同,“新文人剧”的创作主体带有非常鲜明个人风格,“优雅”就是他们区别于其他作品的另一个醒目标签。他们绝不会像小燕子那样咋咋呼呼,遇到矛盾也不会大喊大叫,遇到矛盾他们显得都很有礼貌,总是相互谦让,相互体谅;它们不是喜剧,但也不是悲剧……它们是荧屏的异类,完美得几乎不真实。
优雅在中国影视界已经是久违的气质了,幸好还有黄磊。在《似水年华》里,浓浓历史感的江南古镇、沉郁悠远的音乐、灵性飞扬的才女刘若英、儒雅的人艺名家朱旭相得益彰,无不渗透着醇厚的“文气”。如果说《橘子红了》是幅工笔仕女画的话,《似水年华》更像一部工笔水墨。《似水年华》所流经的,是如画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千年书院,主人公6天的爱情安全而有节制,就像一粒墨滴一样,在这醉人的水墨画卷里慢慢渗开,让人惆怅,又不由砰然心动。
二、新文人剧兴起的原因
1、古装戏的自然过渡。距离产生美。古装戏大行其道,至今不见式微迹象。但多了就会起腻,写近代的尤其是解放前市民和“小资”的东西还不多,现在让当年的当代剧继续“一江春水向东流”,继续“小城之恋”,在当今休闲年代,可谓恰逢其时。
2、现代转型期人们对感情生活的视角变化较大,对内心世界和爱情的关注度提高。看近代史上其他转折期的感情纠葛特别有劲。
3、确实出现了最适合演绎此类题材的演艺明星。男的如黄磊、陈坤,女的如刘若英、周迅等,均是偶像型人物。偶像的市场号召力是巨大的,投资“新文人剧”没有不赚的。
三、新文人剧的成就
新文人剧以一种集体的姿态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以其偶像化的爱情主题,唯美优雅的风格赢得了相当数量观众的认同。
1、满足了我们对娱乐精致化的需求
就像关宇森的“暴力美学”一样,李少红的“极致美学”在营造唯美感观方面在当今荧屏已然出类拔萃,曾获奥斯卡最佳美术指导的叶锦添设计的华丽精致的服装和人物造型,富有冲击力的冷暖色调搭配以及那些只有在戏剧舞台上才能听到的诗化对白,这一切如同一连串的符号深深烙在观众的心中。在这样一个崇尚格调的时代,它满足了我们对娱乐精致化的需求。
2、勾起了我们对青葱岁月纯洁感情的无限回忆
古典秀丽的乌镇,似水缠绵的爱情,奇幻唯美的画面,《似水年华》讲述的是偏稚的男主人公与干练的女主人公的一次怦然心动;它们流经的是如画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千年书院……这部影片,勾起了我们对青葱岁月纯洁感情的无限回忆。“我们不相信宿命,但无法对发自心底的声音置若罔然。”
似水年华的如期而至开始了心情的悸动,江南小镇、水乡情怀、一见钟情、慒懂坚定、跌宕起伏、激流暗涌、活色生香……再好也不过的人文风情,仿佛带着自己的心情去漫游。年华是一池活水,他不咆哮、不翻腾、就这样细细流着。谁能否认心中的怦然,谁不记得埋藏勇气的表白,就这样,激流暗涌、漫无边际。
3、保留了我们对浪漫爱情的最后一丝幻想
山东省话剧院导演房蔚说:“我喜欢这种剧,时下电视剧越来越俗,‘新文人剧’像一股清风吹来,让人耳目一新!”她认为,此类剧不靠情节而靠情绪推动,道德和审美却是中国古典式的;以中国儒家文化为根基,在现实与语言之间形成独特性和复原性。此类剧最适合女性特别是职业女性、知识女性观赏。剧中人物绝不会像“小燕子”那样咋咋呼呼,遇到矛盾大喊大叫。这类电视剧可能不是喜剧,但也不是悲剧……正因为有了这些独特的东西,文人剧才一下子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眼球。
黄磊则强调说:“忧伤不等于悲剧,就像剧中的两个主角最终分手不是悲剧,而是生活的常态,从初恋时就和一个人在一起一辈子,现在反而是不正常的。”同时新文人剧还明显消解人物的身份特征,语态举止欲说还休地表现出个人欲望的满足。张爱玲说过,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布满了虱子。只是这些虱子和社会、阶级无关,它们是一些人性的“虱子”,是欲望的“虱子。
表现了电视剧对现代情感多样性的探索。在这类电视剧中,我们开始懂得了:
放弃也是一种爱。梦没有做完,而是被铭记一生,停留在它最美的时间,被我们永远回忆,永远微笑着想起这一切。像水流过的感觉,是不是再平淡的生活,都会留下叫做故事的痕迹。现实中太多伤人,为什么不能圆满地给我们一次笑容呢?爱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真的不可能交集吗?
4、缓解了我们对当下影视剧的审美疲劳
审美风格上,主要承袭了西方文化的古典主义传统,呈现出中国影视剧罕见的雍容华美、庄重典雅的风格。
深沉的情感内涵,浓郁的诗化色彩得到保留,在情节建构和人物语言之上则相应削弱形式探索的色彩。创作者尝试着在不牺牲描述剧作的通俗化品格和受众市场的前提下,尽可能将高雅的文化格调、唯美的艺术追求和丰富的诗化意蕴融汇其中。这些特色鲜明、风格别致的作品,成为中国电视剧园圃中令人瞩目的奇葩,呼应着世纪之交电视文化生态的多元并存格局。
四、新文人剧的未来
新文人剧是一种很唯美的电视剧品种,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剧开始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关注,也使电视剧这种快餐文化有了比较深刻的文化底蕴,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它能否成为荧屏的主流还得看它的发展。目前新文人剧的稚嫩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新人文剧中有一个病态的核,如《橘子红了》表面很新潮,但却很封建很传统。
2、因为新人文剧不靠情节而靠情绪推动,因此,它的故事比较含蓄,比较晦涩,再加上台词过分诗化,有的如同莎士比亚戏剧的翻版,可却没有莎剧情节的波澜起伏,这自然使欣赏惯了故事的普通观众难以进入剧情,从而影响他们对这类剧的欣赏。
3、一些新人文剧画面很美,剧中服饰也美轮美奂,但文化底蕴不够。
4、这类电视剧的外景除了江南还是江南,给人以阴柔有余而阳刚不足,似乎只有“杨柳岸,晓风残月”才是文化,而“大江东去浪淘尽”不是文化一样。
因此,新文人剧应该用新的思索、新的观念去诠释古典的道德,将新的审美观念融进新文人剧中,应该将对人的尊重与人性的关怀,以及人格的独立,尤其是女性在爱情方面的人格独立意识体现在剧中。在剧情上,还是要尊重中国大多数观众的欣赏习惯,讲好一个故事,在台词上讲究诗化,但不全盘欧化,应该多在中国古典诗文中吸取营养,在手法上,不要太朦胧,太晦涩,在地域方面,不要太狭隘,我国辽阔的疆域有许多美丽的地方,名胜风景也不少,还可以表现少数民族的人文风情,使新文人剧的表现更广。
何桂英,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