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走出新课改认识与实践的困惑地带

作者:区美芳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开展以来,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呈现出“百花齐放”、“层出不穷”的态势。但与此同时,当中的一些现象和做法也使老师们产生了困惑。为了解答它,我进行着教学实践和反思,并利用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了探索。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的思考
  
  1、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就是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吗?
  一些教师以为应用了“四人小组讨论”就是在课堂上实施了合作学习方式,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这一课是否需采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看它对掌握知识是否有效。而且,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应该与以前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它们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更多地是一种互为补充、发展完善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没有固定模式,我们应该清醒地知道的是:再不能“一言堂”、“满堂灌”,而要从培养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开始,到引导学生可以自主开展学习,自主进行探究,并使学生能探寻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2、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实效吗?
  一些课堂上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和适合与否都要合作讨论,讨论的时间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讨论状态,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学生只是处在一个被动式的讨论中。对学生而言,如果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引导好,往往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听众,在小组汇报时他们的意见也往往被忽视。
  只有避免了以上问题的做法,合作学习方式应该是有实效的。
  3、整堂课都是学生在讲述就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了吗?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这种说法没错,但有的课只有几个学生在讲台上拿着纸张“照本宣科”,老师一点都没露脸只是片面地理解了这种说法的做法。甚至,有时那一张纸还是老师的作品,学生只是“表演”,老师才是“导演”,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仍未得到较好的发挥。
  我个人认为,有些课需要展示学生的作品,需要学生展现一个教学必需的情景的,确实是在真实状态下发生的,那就让学生去做,那才是真正意义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4、课堂上都要进行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吗?
  这答案是否定的。一堂语文课,能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当然很好。但有的教师只是机械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甚至给学生人为地贴上“你就是文中的……”的标签。实际上,三维目标的教育是在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下,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进行的。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我们不能强求学生都认同文章作者的观点。只有从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地让学生阅读、思考、体验、感悟,学生真正读懂文章了,才会真正触摸到作者思想深处、感情深处,跨越时空,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乃至思想的碰撞。只有经过这样的熏陶,学生的情感深度得到提升,人生态度、价值观才有可能完成“让人文复归,让弊端走开”的转变过程。
  
  二、课堂上开展同伴合作、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方式
  
  1、“同伴讨论、合作”互动模式。既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知识等具体情况,设计或引导学生提出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学生在个体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教师个别辅导。还有就是学生自己组合,讨论学习,教师做最后的点评。这种方式可用于一些知识点不多,内容浅显的作品。在讨论活动中,教师必须要关注讨论的有效性和全体性,如明晰的话题、小组的规模、成员间的分工、讨论结果的交流、时间纪律的调控等。允许学生在活动中发表创见,但必须言之有理、自圆其说,不能傻议、瞎论。
  2、“学生群体竞争”互动模式。即在教学中,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和评价,展开掌握知识的速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竞争,目的是引领学生思考——交流——合作——竞争——评价。适用于学生自学的内容,这些内容在课前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就容量、难度作好科学的设计。
  3、“对话式师生交流”互动模式。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知识或理解难度较大的内容,会受自身阅历、知识水平局限不能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就要构建一个平台,采用生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形式,或通过多媒体形式和自己艺术性的语言,营造出相应的情景氛围,让学生在对话合作中获得相互启发与切磋,相互激荡、勉励。这种课型需要教师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才能在课堂中游刃有余地把学生散乱的思维串起来,适时地、深入浅出地作出解答和补充。
  4、“角色体验、表演”互动模式。就是灵活运用模块中的“表达和交流”,创造性地设计活动内容,开展语文活动课。其效果明显:拓宽了学习渠道,创设了综合开放的学习环境,增加了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打破了语文教学时空和教学内容的封闭,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让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得到释放和张扬。
  
  区美芳,教师,现居广东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