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实现有效教学 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褚嘉耘




  什么是有效教学?可以从三个层面上去理解,首先,相对于教学目标的层面来讲,它是有效果的,也就是能实现预期目的的。它讲求质量,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目标全面落实,身心、智慧、道德全面发展,当然具体到某堂课上要有所侧重。其次,从教学的投入与产出的层面来讲,它是有效率的,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最小投入要换取最大产出。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全体学生全身心地卷入生动有趣地学习活动中,能获得最大程度地发展和提高。这是美好的教育期待,也是我们不断优化教学结构的目标指向。第三,从主体发展的层面来讲,它是有效益的,也就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能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更多的好处。学生作为一个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独立的人格尊严和巨大潜能的生命体,在动态的开放的学习过程中,赢得了生命的尊严,展现了生命的潜能,促进了生命力量的壮大,获取了生命体验的欢愉。有效教学是最大的“以人为本”,是最好的“人文关怀”。
  一、潜心会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未能深入钻研教材,是教学无效、微效的关键症结,许多教学中的偏差与失误大多与此关联。如①教学目标不明确。②没有教学重点与难点。③缺失对文本的整体感悟,机械地切割文本,使文本支离破碎。④教师过分关注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缺失对语言文字的咀嚼品味。⑤注重朗读形式的变化,却没有得要领的朗读点拨。⑥教学中过早、过多地补充拓展内容,过多地进行非本学科活动,致使学科本位的语言训练缺席,等等。因此,走进文本,潜心会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教学观念如何更新,对教学来说,深入钻研教材是永恒的要求。
  《爱如茉莉》是一个散发着茉莉般清香的真情故事,一处处感人的细节描写流淌着至真至美的爱,使人情不自禁地被感染,被打动。映儿最初对淡如茉莉的爱不能认同,不予理解,可是当她经历了妈妈生病住院这件事,特别是亲眼目睹了病房里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那一幕动人情景,内心受到震撼,再听到爸爸妈妈互相照顾的朴素话语,她由衷地发出了一声慨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这条情感变化的线索串联了两个人物,一个画面,几段话语,使学生对爱的认识更加深刻。爱不只是浪漫的玫瑰之约,不只是海枯石烂的誓言,而更多的是三百六十五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里,相互的牵挂关心,彼此的照顾体贴。茉莉的平淡无奇,茉莉的洁白纯净,茉莉的缕缕幽香,不正是这朴实而又感人的爱的象征吗?带着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丰富的情感积淀,教者的教学才能具有深度和效度。
  二、目标导航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的归宿,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所以一个精美的教学预设必须首先“定标”,并以此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①教学目标要简明,“面面俱到,等于不到”。一篇课文或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远比浮光掠影似的教学要好得多。②教学目标要整合,不能把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截然分割,不同的课文或课堂要有所侧重。③教学目标要一以贯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校正教学运行的轨迹,从而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爱如茉莉》一文细节感人,语言精美,因此,“赏读课文,品味细节,感悟主人公如茉莉般的真爱”是教者确定的一个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还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读书要求:用发现的眼睛关注细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用心感受精美的语言(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并围绕此目标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小组读书活动。学生反复诵读,披文入情,扎扎实实地去读书,真真切切地去品悟。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在语言文字的涵泳中,感受着文章的魅力,接受着情感的熏陶。就这样,散发着茉莉花香的爱意暖暖地沁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
  三、主线分明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推手。
  教学主线应做到清晰分明。它是在潜心会文,目标导航的基础上确立的,把从课文中提炼出来的最本质的最具教学价值的核心信息,用一条主线串联起来,这条“线”可以是文章的框架结构,也可以是文章主人公的情感线索;可以是教者的教学创意,也可以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预设。主线上串联的若干个教学环节,始终指向教学目标,环环紧扣,步步落实,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可变性。是蓄势铺垫,还是重点领悟;是一读而过,还是难点突破;是顺水推舟,还是分解重组,教者对教学主线应了然于心,从容应对,课堂才能有张有弛,动静结合,教学就能和谐而有效。
  《爱如茉莉》的课堂教学中,教者预设了这样的教学主线:①比较阅读,激疑促思。把文章开头“这也叫爱”的不予理解和文章结尾“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的由衷慨叹一起呈现,进行比较阅读,形成对“爱”的认识上的反差,激起学生探奇求知的心理欲望。②找寻细节,初悟真爱。边读边想,从哪些细节描写中能体会到爸妈之间的真爱?真爱到底是什么?学生在读读想想,想想议议中初步感受到爱是牵挂,爱是照顾,爱是关心,爱是奉献……读书的感受因人而异,尊重学生,首先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自读自悟过程中,有所思考和发现,珍视他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③品读语句,加深感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琐碎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者抓住重点段落关键词句,让学生反复品读有关吃饺子的一处情节,病房里执手而眠的一个画面,爸爸、妈妈与映儿交谈时的两段话语。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引导中加深理解。④欣赏茉莉,读懂花语。茉莉在南通地区并不常见,因此,教者借助茉莉图片的呈现帮助学生形成视觉上的直观印象,洁白纯净,美得自然,美得朴实。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美,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爱。⑤联系生活,获知真爱。如果说爸爸妈妈之间的情与爱,学生在认知上有一定的距离感,那么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来自父母、老师、朋友的关爱却是真切的,实在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爱的细节,在茉莉的缕缕幽香中学会感动,学会感激,学会感恩。串联整堂课教学的是映儿情感线索的发展变化以及学生对爱的认识发展。以上的教学预设主线分明,板块简洁,能保证教学的从容推进,有序进行。
  四、品读感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观念的更新也好,教学形式的变化也罢,就语文学习来说,学生的品读感悟是最基本的方法,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有在反复朗读,咀嚼品味中,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情意,所阐述的道理,才能变成学生内心的感悟,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与作者的心心相印。但学生的读,并非是漫无目的的重复,而应该是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推敲、揣摩、品味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朗读应该是渐入佳境的,是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是越读越好,越品越有味。
  教者执教《爱如茉莉》,没有繁琐的分析,也没有复杂的花样,只有朗读、品读、诵读,在读中见悟,在读中生情。①妈妈生病住院这件事的全过程中,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个情节?品读最让你感动的情节。②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的话,怎么读?爸爸万分焦急和担心,怎么读?③妈妈的神情是“恬静的微笑”,爸爸的动作是“坐”“紧握”“伏”。请你们反复地朗读这段话,注意这些神态和动作的细节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④这漫漫长夜,他们是怎样度过的呢?请你们看看画面,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他们可能在想些什么,可能在对自己说些什么?⑤真爱无痕,至爱无声!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让我们感动。一切尽在不言中,就把自己所有的感受读出来吧。⑥人有情,景有语,这样的画面,谁都不忍心去破坏它,包括窗外的阳光。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好这段话,把这感人的画面刻在心里。关键词语的品味,人物内心的深究,教师语言的渲染,重要段落的反复诵读,催开了茉莉般的爱的层层花瓣,让这朵洁白纯净的小花开在了学生的心灵深处。
  五、互动生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志。
  西方教学互动理论认为,学习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互动是教育工程的基本特征,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新课标也要求现代课堂应该是互动生成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在互动中不断生成资源,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互动生成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志。在一个开放的生态环境中,师生平等,独立思考,珍视个性,互教互学,同生共长,促进了教学资源、学习过程、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的有效生成。离开或缺少了这样的互动生成,就谈不上有效教学。
  《爱如茉莉》一课的教学中,教者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有效地促进了三次生成:一次生成,通过学习小组的读书活动,在朗读互动中,品味了课文中的感人细节,生成了对真爱的初步认识和感受。二次生成,是、看画面,读课文,想象病房中爸爸妈妈执手而眠时的内心想法。教者通过极富感染力的导语渲染了一种静谧柔和的气氛,而学生在转换角色后对文中人物细腻的内心情感进行独白,在这样生动的对话互动中,真爱无痕、至爱无声的感悟得以生成。三次生成,是在拓展互动中生成的。教者通过生活画面的呈现,唤醒了学生心灵深处对平凡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爱的记忆,从而认识到爱就如茉莉般纯洁朴实,芳香宜人。这样的互动生成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学生的认知感悟,促进了学生的生命成长。
  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坚持不懈地探索与追求。既需要执教之前的充分准备,也需要执教之后的冷静反思,我们将为此而努力!
  
  褚嘉耘,教师,现居江苏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