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教学生把书读出味道
作者:刘今钊 魏运梅
一、纵观全文,把握情感基调反复读
情感与认知相互制约的规律告诉我们:情感与认知是相互促进的。学生对一篇文章能否读得声情并茂,关键点在于他们是否把握了课文的情感基调。
例如,在教《白鹅》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懂得本文的读的主旋律是“高傲”,而它的高傲是不令人生厌,而是引人发笑、饶有风趣的,因此朗读的情感基调是趣味性,要读得妙趣横生才好。本文中的词语用得非常生动、传神,如“左顾右盼、步调从容、三眼一板、昂首大叫”等等,我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这些词语的意思,反复朗读这些词语,读好了这些词语,趣味也就出来了。叶圣陶也说:“吟诵时,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二、理解内涵,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读
一篇文章的“题眼”往往是通过一些重点句子或重点词语表达出来的,也就是说通过抓好了这些重点词句的朗读,就是抓住了本文朗读教学的牛鼻子。
例如:在《蟋蟀的住宅》一文中,我抓住“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首先运用上下文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先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随遇而安”的意思,再和上下文进行对比,结合“临时”“隐蔽所”“得来全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等等,想想别的昆虫是怎样“随遇而安”的,然后再读课文,想想从哪里能看出蟋蟀是不肯“随遇而安”的,最后,让学生连起来读一读,从而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三、身临其境,抓住重点句段展开想象读
童心是诗,童心是画,童心是跨越时空的彩虹。善于幻想与想象是儿童最显著的心理特征之一。在朗读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发挥学生这一特长,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入情入境地读。例如:《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在花园周围筑起围墙,将孩子拒之千里之外。从此,花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为了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我用“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朗读的方法”,紧紧抓住巨人的表现与花园里的情景展开教学。如在想象中对比:巨人回来前,花园里是什么情景?回来后又是什么情景?先读文,用文中的话说,再读文,边读边想,用自己的话描述。在充分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读书后的体会或发现,从而揭示童话中所蕴含的道理。
四、领悟意境,采用恰当语气读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喜怒哀乐。好的朗读就是通过声音把蕴藏在字里行间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产生共鸣,受到艺术的感染,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接受教育。那么,怎样把不同背景下人物的不同情感给表达出来呢?那就要在不同语境中采用恰当的语气读。
例如:《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极富童趣的课文,朗读是理解本文的主要手段,而在不同的语境中采用不同的语气朗读,则是提高朗读的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方法。如:老木匠为小木偶添上表情后的语言,应该读出一种自我陶醉的语气,突出老木匠的心满意足;小木偶见小红狐撒谎并诬赖他后,对熊警察说:“那是我的,我的,我的”时应该读出申辩的语气,表现出小木偶的气愤,声音要高,因为小木偶是尖叫着说的;在读小木偶回答小白兔、老婆的答话时,应读出依照能够伤心和无奈的情绪,因为熊警察、小兔子,老婆都不相信他的话,他感到十分委屈。而小白兔的话要读出嘲笑的语气,老婆的话应该读出责备、不解的语气。费尔巴哈指出:“感情只能向感情说话,因此感情只能为感情所了解。”在采用不同语气朗读过程中,充分运用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法来表达不同语气。学生也逐渐进入角色,在朗读中传达出情感,从而了解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了语感。
当然,在教学中,我除了主要按上述的几种方法教学生朗读外,还注重把这些方法与多种朗读形式相结合,如:范读、赛读、评读、默读、自由读、小组读、同桌互读、指名抽查读、对照图案读、配乐读等,做到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大意,在读中表达情感,在读中深化认知,在读中尝到乐趣,进而达到“读书乐,乐读书”的境界。
刘今钊,魏运梅,教师,现居湖北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