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巧借故事赋新篇
作者:叶 为
借来故事赋新篇,一要了解旧题材,二要具有想象力,三要有创新意识和辩证思考的习惯,但也要讲究方法的巧妙。下面以2003年的几篇高考满分作文为例,介绍几种方法。
1、扩充法。根据旧题材中事件的梗概,进行合理的想象加工,写出鲜活的人物,动人的细节,完整的故事。韩信因功高震主被吕后设计召至长乐钟室杀死是人们熟知的史实,但《史记》上记载韩信被召被杀只有寥寥数十字。河南考生写的《陷阱》却将其细节化了:韩信“紧缩着眉头,背着手,一步一步缓缓地走着,走到这头,又折回去,走到那头,又折回来”。面对吕后派来的使者,面对那赴会赴宴的短柬,韩信迟疑了,因为“他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他也深知吕后的奸诈”。但是使者的一句“萧丞相也将出席”让他的顾虑打消了一半,因为他想到了萧丞相与自己亲密的感情,有萧丞相在,量也无妨。于是韩信“轻快地跳上了前来接他的马车”,但是,“那天,韩信没有从宫中走出,以后也没有”。文中对韩信的神态举止和心理活动进行了生动细腻的描写,紧扣了对事物的认识受到感情左右这一主旨。
2、开掘法。研究思考旧题材,透过旧题材中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之间的相互联系,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的军师,刘备信任他,曾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但是,论感情,刘备对关羽和张飞更亲密,因为他们是桃园结义的兄弟。河南一位考生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于是模拟周瑜的感叹写了《既生亮,何生关、张))。文章通过内心独白的方式,写诸葛亮将刘备对自己和对关、张感情的亲疏远近进行比较生出“出师未捷,我‘卧龙’愧对蜀国百姓”的感伤,并继而发出“既生亮,何生关、张”的叹息,让人觉得一阵悲凉扑面而来。
3、组合法。把不同故事中或不同时代、不同空间中的人物组合在一起,演绎成新的故事。河南考生写的《李白的泪水》,将现实中的“我”和唐代诗人李白组合在一起,让“我”和李白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面对面的对话。文章开篇就写“远远的,我望见一身素衣的青莲居士。漫步于河畔,我注视他怅望的姿势”,让一个失意诗仙的形象站到了读者面前。接着以李白的一句诗“恰似飞燕倚新妆”为切入点,展开人物的对话,通过对话把被皇帝疏远的原因归结到皇帝对贵妃杨玉环的宠信上。因为皇帝对杨玉环的感情远远超过对李白的感情,所以轻信了杨玉环的枕头风,误以为李白的诗句是在辱骂杨玉环,于是便让李白“从荣华的峰巅一下跌到了谷地”。对话之后,“我”又想起了“屈原、比干和屈死于谄言中的每个忠臣”,拓宽了文章的主题,提升了文章的品位。通篇巧妙不失自然,虚幻而又可信。
4、移位法。将旧题材中的人物转移到新的时空中,涂上现实的色彩,反映新时代的精神和生活。孙悟空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形象了,湖北考生写的《孙悟空下岗记》却把孙悟空放到了今天的时代。文章写玉帝下令,精简天神,竞争上岗,孙悟空自以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踏平坎坷,功不可没,决不会下岗。谁料八戒打来电话,通报了猴哥下岗的消息。孙悟空不服,便去找人事部主任唐僧评理,唐僧便向他道出了究里:“你别在领导面前总是一张不服气的脸。你太不懂得变通了,得罪了不少天神,大家都对你有些意见。”悟空争辩了一通,自觉形势不可逆转,便回到他的老家花果山开旅游公司去了。作者让孙悟空等天神竞争上岗,以古喻今,以神比人,古今相杂,人神结合,在诙谐幽默嬉笑怒骂中鞭挞了现实生活中因情障眼的弊端。
5、剖析法。抓住旧题材中人物的命运、性格或事物的因果关系等,进行理性地思考和分析,从而作出结论,表现主旨,促人警醒。甘肃考生的《吊屈原赋》,夹叙夹议,深入剖析了感情与政治的关系,慨叹“怀王屈理从情,终至于败,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留笑柄于青史矣”。结尾将古人的命运与现实的弊病结合到一起写,赋予旧题材以重大的现实意义。
6、反常法。对旧题材中的人物和事件,换个与传统认识相反的角度进行逆向思维,得出一种全新的结论,也就是“反弹琵琶”的方法。刘邦和炀帝,一个奸诈,一个暴戾,常被世人贬斥。而湖北考生写的《学会历史般地旁观》却认为:没有刘邦,“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因为有了炀帝才有了大运河,“就是这条劳民伤财的大运河,书写了大都的辉煌,托起了沿河的点点明珠之城”。文章告诉世人:“不要让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给所有的事物一个旁观的眼神,让历史的车辙碾过额头,留下客观公正的痕迹”。读罢此文,使人感到一种独出机杼的新鲜而又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叶为,教师,现居湖北秭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