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高中作文校本教材开发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作者:王锋杰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①能极大地拓展中学生写作的内容和题材范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②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摆脱平时作文的那种机械、被动状态,从而进入到一种自主探求和发现的境界,由此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其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②进一步推动学校课程和教学的整合创新,突出学校课程特色,由此深化课程改革。
④进一步深化教师对新课程课堂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增强教师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对课程的整合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校本教材开发原则
(一)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新。
(二)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拟开发的校本教材不只是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也不是零散知识的拼凑。而应该具有教育性和趣味性,来激发主体情感、态度、观念的合理形成;具有启发性和时间性。来诱导主体探索能力的提高与创新;具有特色性和针对性,来促使主体个性发展的飞跃;具有系统性和实效性。来实现人格,认知的发展和完善。
(三)突出因材施教的原则。
校本教材开发的目的是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学得更多一些,使有特长的学生能更充分地发挥各自的特长,为此,教材内容既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寻找和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与优势,要努力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作文训练要求。
(四)挖掘课外资源,突出地方特色。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同时,还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
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新课标中的这一段话,详细明确地阐释了课程资源的内涵及所辖范围。根据这一要领,我们在具体开发高中作文校本教材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l、巧借传播媒体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社会瞬息万变,不断更新,我们的教材也应紧跟时代步伐,与社会一起跳动,一起前进。据此,我们要巧借传播媒体,通过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渠道把握社会动向,顺应时代潮流,及时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增添新鲜血液。
2、走进各类场所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各种场面,走进各类场所,如果把这些场合变成一个个课堂,就能从中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等。
3、把握风土人情
当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人情等,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材资源,我们应将我们的教学法内容迁至大自然中,从而充实学生的大脑,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五)依据《课标》确定教材内容。
《课标》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我们应据此来创造性地编挑和及时更新我们的作文校本教材,以更好地适应本校学生的特点。
三、课题训练系统构想
于漪老师曾说:“作文做通盘的考虑,训练什么、怎样训练、要求是什么、如何循序渐进、如何环环相扣。学期处就应成竹在胸。”因此,改变作文教学零散、粗放,缺乏系统之现状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大难题。为此,我们借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中写作专题的安排,拟遵循“模仿——借鉴——创新”的递进式作文训练理念,按照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串联提高基本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强化文体意识,审辩热点话题四个阶段的训练,将学生作文必须的知识和能力,具体而又明确地分解落实到写作基本能力训练——“创新发展能力训练”。常规文体强化训练”、“热点话题创新训练”等各训练点中,在每个训练点下,分别安排训练目标、训练指导、训练设计、导练、佳作示例、点评、拓展训练等栏目,覆盖具体写作的全过程。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作文训练体系。其中每个阶段预计训练十到十二周,每周确立一个训练重点。
四、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2005年月10月——2005年12月设计问卷,制订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06年1月——12月编写作文系列化训练校本教材
第三阶段:2007年1月——12月校本教材实践,撰写结题报告,向上级单位申报验收评估。
王锋杰,教师,现居甘肃临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