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中国典故类别

作者:许心传




  正典和反典 从使用方面来看,典故又有正典和反典。在诗文中出现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其原义基本不变,称之为“正典”。例如:辛弃疾《破阵子·为范南伯寿》上阕:“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此词作于张南轩请范南伯担任泸溪县令,范南伯“迟迟未行”之时,辛弃疾希望范南伯以国事为重出仕上任,“因作此词勉之”。“掷地刘郎玉斗刀”典出《史记·项羽本记》。原文记载:鸿门宴上刘邦脱险回霸上,令张良赠玉斗给亚父范增。亚父痛感项羽“不足与谋”,“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挂帆西子扁舟”典出《吴越春秋》等,越国谋臣范蠡施美人计,献西施于吴国,瓦解吴王斗志,最终吴灭。此后范蠡审时度势,携西施乘舟游五湖而不归。辛弃疾在词中以范增、范蠡比范南伯,希望范南伯为国竭诚尽智。两典皆取本义,都为正典。
  反典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表情达意的需要,对原来的“古代故事”或“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加工改造,使其意与原义相反,即有人所说的“反其义而用之”。例如: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间鬼神。”
  “夜半前席”,“问鬼神”典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原文记载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贾谊,询问鬼神的原本。两人说话十分投机,直至半夜。文帝不自觉地在坐席上“移膝靠近贾谊”。这一记载反映汉文帝喜爱贤才。李商隐《贾生》后两句“反其义而用之”,感叹汉文帝徒劳半夜前席,不问贾谊民生大计,仅问鬼神之事,即明知贾谊有才却不用。李商隐用此反典,借古讽今,指责晚唐统治者荒于政事,不任贤才,不顾民生。
  最后还有一类典故,由于生硬用典,或引文粗心等,以致语义谬误,引文出错,在此名为误典。颜之推说“自古宏才博学,用事误者有矣。”(《颜氏家训·文章第九》)在此仅举两例。
  ①王维《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不败由天幸”应是霍去病,非卫青,此为误典。《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骠骑将军霍去病曾远征匈奴,深入敌境,未遭挫败。并评论说:“骠骑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将)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
  ②张鸣善《双调·水仙子·讥时》:“五眼鸡歧山鸣风,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渭水飞熊”指代姜太公吕尚。典本出自《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影(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将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后人将“非虎”误写为“非熊”。《宋书·符瑞志上》:“将畋,史编卜之,曰:‘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遗汝师以佐昌……’王至于碡溪之水,吕尚钓于涯。”就是一例。后又因周文王梦见飞熊而遇太公望的传说,“非熊”又误写为“飞熊”,张鸣善《双调·水仙子·讥时》一例便是,以致与原文“非虎刀面貌全非。
  以上辨析典故共十一类,若能在先前文章的基础上向前一步,已为欣然。然古今书籍浩如烟海,典故比比皆是,现有材料只是沧海一粟,拙文于此也仅“浅谈”而已。
  
  许心传,教师,现居江苏苏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