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丰富思维方式 发展思维能力

作者:杨春婷




  大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写道:“重要的不是给予思想,而是给予思维。”思维是人类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间接反映形式,是人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并以此为媒介,从而推导出前因后果或内部规律特征的反映形式。因此思维对发展人的智力和才能是至关重要的。现代教育要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就必须抓住思维训练这一核心问题,就必须在现有的各科教学中,把教育重点转移到“思维过程”的教学上来,做到使学生在掌握思维过程的同时获得一些新的知识。
  以上从“思维概念的阐述”到“教育重点转移到‘思维过程’的教学上来”这一观点的提出,明确地论述了思维训练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而这一点又与近日我们学习的余文森教授的《有关教学有效性的几个思考》一文中提到的“新课程倡导内在发展,在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定位上,强调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使学生从小懂得知识是永远进步的,没有哪一种知识不需要质疑和发展,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永远值得关注和学习。”不谋而合,只是对思维过程的内容的陈述更具体了。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从目前思维能力训练产业化的发展趋势,看到思维训练所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只有我们目前所看到的这些是不够的,是无法真正承担起改变青少年思维方式滞后于思维发展需要的现状。多年的教学工作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健康、科学的思维过程才能造就客观积极的思想,而具备了客观积极向上的思想的人,才更具有创造性和可朔性。因此我们要认真的研究,并掌握好在日常的学科教学活动中,有目标,有实效地进行思维过程的养成训练,真正关注孩子们未来的发展。以下我结合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分三方面论述。
  
  一、不必总考虑老师的、标准的答案
  
  用这句话作标题我是经过了再三的思考的,因为一个老师说这种话很危险。但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恰恰是我们目前在教改中必须认识的,它符合科学的思维发展观,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熟。
  而要让学生建立这样的思维意识,并不像说说这么简单。当前教育在解决思维方式问题上的最大障碍是: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它驱使人们按一种固定了的思路去思考问题,甚至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极大地阻挠了人们的思维发展。而在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定式里,老师的答案、标准的答案就是真理,是必须遵行的。因此我们必须先带领学生冲破这个牢笼,多渠道、多方式地去活跃他们的思想,鼓励他们反思维定式,从而突破思维的固定模式和僵硬的框框,走出定式思维的“生态区”。
  为此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我始终奉行一个原则:肯定个性化的认识方向,鼓励有独到见解的思想或思路,强化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不怕错,就怕没有错的勇气;只要是自己想到的就是有价值的;找到正确的答案可喜,答案错了也是收获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观。为此在语文课堂上我采用最多的教学法是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弄懂的与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接着鼓励学生质疑,并通过与身边同学的交流设法解决问题;然后再与学生一同探讨他们没能解决的问题或感兴趣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这其中我还要求自己决不轻易对正误表态,即使到了必须表态的时候,我也要让学生跟我一起经历我的思维过程,亲身体验思维的脉动,并从思维过程中获得乐趣与经验,以丰富他们的思维经历,切身感受思维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这套教学法也许还有很多地方不够成熟,但它确实较好的帮助了学生不被老师的思维方式干扰,不断尝试着走自己的路,感受不同思维方式带来的趣味,努力寻找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候我还会尝试着和学生一起错,再一起从错误中走出来,甚至将错误无奈地遗留下来,课后再作探究。多年的实践,尤其是这半年,我面对所接的这个学生素质相对较差的班的思考与实践,我发现我的学生总在跟我一段时间后会变得活泼大胆了,大多数同学更敢想敢说敢写了,思维也活跃了许多。他们会“大言不惭”地批判权威,怀疑书本、老师,敢于对自己不认同的人事物说“不”。当然有时还会让我难堪。但我很清楚,这是我自己用心浇灌的带刺的花,我必须习惯去承担。因此,我发现自己并不难受,反而很快乐,甚至很骄傲。
  当然仅有这些要打败思维定势不够,我感到作为教师我们自己首先应该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并成为学生的表率。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才能担当起本世纪参与国际竞争的重任。
  
  二、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答案
  
  我们知道任何问题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找到不同的答案。就好像人们常说的1+1不一定等于2;穿越玉米地的成败并不只决定于谁跑得快或谁掰的玉米多,还要看谁受的伤最少一样。很多的时候我们站的位置决定了我们的认识,我们的认识层次决定了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而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又决定了事情的结果,甚至是人生的成败。所以培养、强化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方式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追求的。我通过这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阅读智慧故事,体会思维潜力
  《三十六计》《三国故事》《林清玄哲理散文》《哈佛成长课堂》《秦文君小说》等等,很多读物中都不乏智慧故事,我们通过推荐阅读,集体研读等形式,带领学生从故事直接的表述中体会思维角度、层次的变化所带来的奇妙感受,从而了解不同思维方式的潜在力量。
  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我根据这个班学生思维方式单一,思想层次低,不善于观察思考等现状,坚持每两周亲自到图书馆为每个学生选择阅读内容,并通过引读、导读及阅读欣赏等形式引导他们利用课后时间精读、泛读,可以说一学期下来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也有效地增强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了多层次多角度思维方式的内在潜力。
  2、开展趣味活动,体验思维魅力
  开展各种有趣味的思维训练活动,为学生创设魅力无限的思维体验机会,可以说给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维冲击,这样的体验给了他们极大的鼓励。
  这些活动包括:同题不同角度的多方辩论。即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同一个问题出现了多种答案时,我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思考参与辩论的同时,冷静地用别人的答案去推导别人的可能思路,然后进行比较,再判断哪个答案更接近合理恰当。
  趣解名言警句。我们班有个每日名言导航栏,这里的名言警句都是学生推荐的,期间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抄错事件,于是我巧妙地利用这个错误,引导学生通过调整词序,变换同音字,妙读多音字等方式,从字里行间趣解名言内涵,使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体验思维活动的无限乐趣。
  唱反调。这简单的三个字所承载却不是轻松的思维活动。唱反调的前提是对所论述的事物有着较深入的了解及理解。我鼓励学生从不同的层次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设法通过例证反驳对方。这种活动无论最后表现的水平怎样都会让学生激动,有效地刺激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枚举,但有一点应该明确,这不是什么大型的费时费事的事情,很多出自教师的课堂智慧,是一种即兴的灵动。应该说教师只要有心有意,这种灵动就会不时出现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动。
  3、尝试轮换视角,感悟思维价值
  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常启发学生轮换思维视角,尝试从文章写作的时代,作者的生活背景、年龄,文章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等不同的角度层次,理解文章的思想与内容,人物与事件,环境与情绪等等之间的关系,以丰富思维的内容,提高思维的价值。
  例如在理解《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一文中的“我总是谨慎的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不让它被哪一股风吹走。”一句时,我引导学生先联系上文相呼应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再联系前文“我”的经历谈感受,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来谈感想。这样一步步,学生的思维深入了,认识也提高了,还逐步感悟到了不同视角的思维的价值。
  另外,本学期教学曹植的《七步诗》,我借助周总理和郭沫若的《七步诗》,带领学生从曹植的角度,体会与曹的兄弟情仇;从周总理的角度,感悟皖南事变中华民族同胞兄弟同室操戈相煎急的悲哀;更从郭沫若的《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中,感受郭老幽默的讽刺角度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郭老在这首诗中幽默地赞扬了曹丕为了成就曹植千古英明而甘当豆其自焚。)三首同题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再次清楚地感受到了转换视角,带来的思维价值。
  总之对学生强化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思维方式训练,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也是必须的,迫切的。
  
  三、学习几种科学思维方式
  
  引导学生学习几种科学思维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因为"科学思维方式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意义上的思维方法。它具有自然科学特性,是以自然科学为依据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科学的一部分,并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思维活动和实际生活、工作之中。(参考于《科学思维方式》一文)例如我们常用的:就事论事、多方比较、假设推理、猜测反驳等科学思维方式,就很适合推荐给学生学习使用。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我们探讨:如果是你被埋在废墟里,你会坚定地认为你的父母一定会来救你吗?(告诉学生这是运用推理在解决,要关注推理的理由。)就事论事,那些孩子的父母都放弃了,你能理解吗?是怎么理解的?像这样不断积累思维经验,就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灵活大胆且有效的思维系统。
  最后,我想用余文森教授在他的《有关教学有效性的几个思考》一文中提出一句话来结束本文。他说:“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学生掌握“双基”的程度上,而且表现在学生的智能上,特别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杨春婷,女,广州市第一铁路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