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将探究之苗根植于学生心间

作者:冯爱军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个性品位和语文水准。教学中,我们要围绕语文教材,立足课程标准,将探究之苗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心间。
  
  1、创设情境,引发探究的思维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创设出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情境中,让他们设身处地的感受,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引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
  教材中,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我们可以利用作品中的某些艺术特色,如叙事的详略处理、结尾的含蓄蕴味、言外的不尽之意、情节的空白跳跃等,来为学生的探究寻找突破口。以《石壕吏》为例,这首叙事诗笔墨洗炼,善于剪裁,情节跳跃性大,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适宜通过探究式教学写一篇扩写。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的探究思维,教师可从三个方面创设情境:㈠、“有吏夜捉人”,为何夜间捉人?原来因战乱村庄荒凉,人丁稀少,白天已无人可抓。那么投宿石壕村的诗人“暮”时的见闻如何呢?㈡、老妇致词十三句,为何多次换韵?显然,老妇的“致词”出现过多次转折,结合“夜久”可知,“吏呼”、“妇啼”贯穿于“致词”过程。那么在“捉人”过程中,“吏”是如何“呼”,“妇”是如何“啼”的呢?㈢、本诗运用第一人称,那么杜甫当时在干什么?他为何能逃脱被抓的命运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探究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在热烈的讨论中,出现了三种主要的看法:⑴诗人采用了全知视角的手法,冷静客观地加以叙述,意在表现主题,并未真正置身其事。⑵诗人亲历其事,但可能被老妇人藏了起来,因而全篇以耳闻为主。⑶诗人亲历其事,差役也发现了他,但因其大诗人的名声,加之公务在身(当时杜甫正由洛阳回华州司功参军任所),故未被抓。姑且不论史实如何,情境的创设,成功地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思维。这时,学生扩写本诗将不再是干巴巴的翻译,而是有情可抒,有境可设了。
  
  2、精心指导,学会探究的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但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精心安排规范而灵活的组织形式,要精心设计科学而开放的过程指导,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而学生一旦自己掌握了方法,则能更有效地进行探究。
  ⑴、让学生学会确立探究的方向。语文探究学习应富有语文学科的特点,探究性学习是在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服务。探究活动要从文体出发,联系背景,知人论著,品析人物、品味语言、评价风格;探究活动要在语文实践中进行。主要有:探题目、探主题、探人物、探情节、探语言、探艺术空白点等。如《珍珠鸟》教学中,让学生围绕“美”字读课文,发现问题,确定探究方向:①从我与鸟相处的情况出发探“我和鸟”的形象;②从课文所流露的情感出发探主题的表现;③从课文的描写的环境和氛围出发探艺术手法的妙处;④从课文的语言运用情况探语言表达的优劣。
  ⑵、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的方法。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要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这是探究的活水源头。我们要借助联想找到知识中的空白,思维中的矛盾,从而发现问题。如学习《西湖的绿》时,联想朱自清的《绿》、秦淮河的绿、古代与“绿”有关的诗句,联系有关西湖的传说,观看灵隐飞来峰、花港新荷的图画,听婉转、动听的“雷峰夕照”古筝曲,那悠扬、醉人的音乐带领学生走进艺术的殿堂。在丰富的联想之中,学生提出了“以秀美著称的西湖在作者的笔下为何是那么的富有阳刚之气”等有深度的问题。我们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于疑难处质疑”、“于无疑处质疑”,让学生在质疑中发现问题。如教学《珍珠鸟》,用“人与蛇同吃、同睡,和睦相处一百多天”的新闻,让学生结合课文主题进行探究,学生轻松发现问题: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人和蛇,人和鸟相处得那么融洽?这恰是课文重点和难点。又如让学生对课文题目发问,对课文的重点句发问:写什么人、什么事、怎么样;对词句进行替换,问“行不行”和“为什么”?有了质疑,定会发现许多新问题。当然发现问题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对比、朗诵、实践、讨论等等,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启发了。
  ⑶、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性课堂不在于学生研究多少语文、文化和社会的问题,而在于以问题探究为契机,让学生感受探究问题的乐趣,学习探究的方法,创造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张扬学生的学习个性。因此,课堂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思考;养成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的习惯;学会围绕主题搜集资料;懂得想象和验证、实践的方法。
  
  3、激励评价,体验探究的乐趣
  
  激励评价是探究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既要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方法、思维、心情、价值观等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对学生运用的探究方法给予适当的总结和引导。这是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彻底摒弃“一心装着升学率,两眼盯着好学生”的做法,树立“为了一切孩子”的观念,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充分倾听他们的观点,发现其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提高,都有所发展。激励评价可由语文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通过多种方式的结合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判断力,增强他们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充分感受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冯爱军,教师,现居江苏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