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语文课情感教学的三重境界

作者:粟凤华




  “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刘勰《文心雕龙》),好的文章总是缘情而生,为情而作的。那月下荷塘的淡淡忧伤,北国之秋的清、净、悲凉,兰亭集会的人生慨叹,橘子洲头的豪情万丈……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一股股情感的洪流,充溢着撼人心魄的情感之美。语文教材正是这丰富情感的传播载体。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这最优美、最动人的情感传递给我们的学生,拨动他们的心弦,激起他们心灵深处强烈的共鸣,就必然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准确把握住这份真情挚感,然后把它渗入到我们的言语中,渗入到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渗入到语文课堂的每一个角落!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的力量往往构成了教学过程中最微妙、最有意义的因素。”正因为这样,笔者以为,情感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实现以上目标,我们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学就必须达到以下的三重境界。
  
  一是激情(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唤起阶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促进学生学习行为完成和持续发展的一种强大动力。课文中作者的情感,首先是教师在备课中受到感染,然后由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途径把产生的情感转移到学生的情感系统。显然,教师的情感素质就成为了情感教学重要的源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材的情感因素,并把它转化为与之高度一致的自我情感,然后以此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披文入情”,设境“激情”,怀情而教。因此,一个情感丰富而饱满的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就会唇齿言情,眉目传情,面容绘情,手足舞情,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态势,创造和谐而轻松的教学氛围。如通过朗读引发,研读品味,情景再现,角色入境等“激情”手段,抒发教师自身的真情挚感,以此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爱师之所爱,恨师之所恨,“心同其情,耳醉其音”,唤起学生心灵深处那份固有的、最朴质、最纯真的情感!相反,一个情感贫乏的人当然很难成为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没有了情感这一精髓,再渊搏的知识,再善辩的口才都将显得苍白无力,当然很难激起学生心灵中任何情感的波澜。
  
  二是动情(产生真实的情感和鲜明的态度)——学生进入情感的体验阶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教师用自己的激情撞击着学生的心扉,唤醒其沉睡的情感时,还要因势利导,激活学生的想象、联想,沿着作者潜心构筑的文思去悟、去品、去鉴赏,深刻体味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丰富情感、艺术特色乃至生命意象,产生如闻其声、如视其貌、如临其境的艺术之感,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境界。语文教材的每篇作品都浸透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文内涵,都有它的“动情点”引领读者步入它精神的殿堂。此时,教师可以通过适度点拨,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这不仅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创造意识,还是丰富情感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想象的翅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的表象,自然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肺腑之情,油然而升。在教师情感、学生情感、课文作者情感达到完全协同一致的良好情境中,自然就能激起学生心灵深处最耀眼的火花,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学生语文学习中最有效的推动力!这时,在学生的脑海中,就会展现出作品中最鲜活的形象和最真实的画面,从而对作品的感受也就完全进入了一个全然不同的境界。如当学生聆听《短歌行》里韶光已逝,功业未就,只能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宿将曹操那“英雄长叹”时,怎能不触动心底深藏着的曾在拼搏奋进中有过的苦闷和忧伤?就是在这样一个“情动于衷”的情感体验中,学生定能更加深刻地感悟到生命的厚重,知识的奥秘也就在情感的共鸣中得到玩味和领悟!
  
  三是抒情(抒发肺腑之情)———学生进入情感升华阶段
  一切学习都不应该是为了获得,其最终目的是创造,情感教育也是如此。学生在唤起情感,体验情感的基础上,还必须能够创造抒发情感,这才是语文课堂情感教学最重要的价值体现!青年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波涛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情感的体验,情感的共鸣,乃至适时的情感发泄。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本,凭借教材,调动一切可以传神的积极的因素,帮助学生将体悟到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情动”而“辞发”,实现学生与自我精神对话,与世界对话,“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北师大刘锡庆教授语)。这样,当学生让情感在转动的笔底汩汩流泻时,他所撰写的何尝不是一个情感的生花世界!
  因此,我们认为,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是教学主导(教师)与教学主体(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最好的传送带和最有效的催化剂。当然,语文课堂的情感教学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说教过程,它包括了前文所述的三个阶段,也正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情感教学中可能达到的三种不同的境界!但毫无疑问,只有通过教师唤起,学生体验,进而使学生进入“情动而辞发”的情感升华阶段,才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粟凤华,教师,现居湖南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