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中考诗歌赏析的复习策略

作者:郭凤彩




  一、考点透视窗
  
  “新课标”规定:“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纵观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诗歌赏析题考查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三个特点:课内为主,课外为辅;古代诗词为主(唐诗宋词),现代诗歌为辅;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常考知识点:
  1、理解诗意。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沉含义的领悟。
  2、品味语言。品析生动、典型的词语,理解它们的表达效果、作用,体味诗句语言的精妙,品味全诗语言的特点。
  3、分析技巧。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赏析重点语句(如一语双关、或含义深刻、或蕴含哲理等)的含义及表达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
  4、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揭示的社会问题。
  5、结合作者遭遇、社会背景及写作目的,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体味作品的意蕴。
  
  二、诗歌赏析的常见题型
  
  1、主旨情感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目,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者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格式:这首诗通过()形象或景物,写出了()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情感类)忧国忧民,或怀古伤今,或建功立业,或忆友怀旧,或思念亲人,或寄情山水,或怀才不遇,或蔑视权贵,或相知相见,或离情别恨。
  例1:(2006年潍坊中考题)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 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1)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的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画面感强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2)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例2:(2006年连云港中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2、表现手法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不能只答其中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找出全篇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对比、象征、比兴、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例3:(2006年河南中考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参考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例4:(2006年成都中考题)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问: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表现手法上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想象描述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主要提问方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你的话把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例5:(2006年南通海门中考题)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问: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歌前两句呈现的画面具体描绘出来。
  参考答案: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例6:(2006年资阳中考题)阅读《山居秋暝》(王维),完成下面题目。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参考答案: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边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
  4、品味炼字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去把握它的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是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中“某”词为什么不能换成“某”词?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十分传神?这个词在诗中有什么特定的含义?你最欣赏的是哪个字?请赏析。
  例7:(2006年嘉兴中考题)阅读(宋)周敦颐的《题春晚》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问: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
  参考答案: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例8:(2006年温州中考题)赏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按要求回答问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
  参考答案:(1)满压 (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5、名句赏析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