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高职写作课对教师的新要求
作者:高 静
一、高职院校写作教师必须具备高深的人文素养
从本质上来讲,写作能力的提高就是思维的进步,高职写作教学担负着转变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写作人格的重任,更肩负着对学生进行职业养成教育的任务,要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品质和个性品质,要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文体规范的主控意识、精益求精的质量观念。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高职写作教师必须具有高深的人文素养,融知识的前瞻性和广博性于一体,有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技能,形成比较完整的写作体系,关心学生,热爱学生,以自己的爱赢得学生的爱,搭起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使学生乐意接近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未来的人才,帮助学生摆正“做人”与“作文”的关系。高职教育课程目标本身有其双重特征,一方面是客观要求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主观学习的确定性。人才市场的要求不断影响着岗位职业能力的结构要素,高职的办学目的是向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职写作课程的具体定位应有自己的特色、规律和要求。高职写作教师在实施写作教学方法时,必须克服课程的本位主义观念,要把写作课程与其他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相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岗位职业必备的实用文体写作技术,注重提高其在未来工作中随机应变的谋事办事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自身必须要具备专业融合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写作教师必须具备高深的人文素养,在思想、品德、作风和学识上成为学生的表率。
二、高职院校写作教师必须熟悉职业市场需求
不同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面向不同岗位,岗位职业需求时刻在变化,高职写作教学的课程必须既有内容的定性要求,又有专业的非定性要求,必须充分适应和贴近变化莫测的人才市场需求。在这一要求下,高职写作教师必须突破传统教学理念,既要淡化专业界限,保持写作课程的独立体系,又要把握市场脉搏,锁定职业要求。一方面,紧扣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切实的写作训练,把知识、理论与写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结合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深入校企合作的企业第一线,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了解企业的具体写作实践,广泛接触社会生活,接触写作案例,在最专业的领域,用最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写作热情,在备课、讲课上多费功夫,精心筛选,巧作安排。也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现实工作,为其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写作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只能通过写作实践训练而来。而目前局限于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尤其对写作训练反应冷淡甚至畏惧,在学习中主动学的少而被动学的多,敷衍应付者多而认真投入者少。高职院校写作教师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必然能够克服这种种弊端。学生的写作能力必然会更全面、更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学生也自然能随时完成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写作任务。
三、高职院校写作教师必须注重课堂实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所谓教学,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学习。高职院校写作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必须注重课堂实训。课堂实训练习的方式千变万化,在情境写作中,可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分析病文病句,包括文种使用的错误、格式上的错误、语言文字表达的错误等等,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达到正确修改的目的。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事物的理解、评价自然不同,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指正,就能帮助学生共同提高。如在讲述“计划与总结”时,可先让学生交换评点作业,写出有针对性的评语,再由教师融入知识要点,用深入细致的讲解使学生领会写作要领。在讲述“自荐书”时,可提供往届生的自荐文本,让学生分析得失,从而懂得更好地推销自我。宽松互动的课堂实训,既有助于学生放松心情、锻炼思维,又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高职院校写作教师必须具备瞬时写作能力
在高职院校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大多停留在讲授写作理论和布置学生练习上,不在课堂上直接参与写作实践活动,这样的讲授难以给学生提供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参照。高职院校的写作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该具备瞬时写作能力,在设置特定的情境,进行应用写作的仿真训练时,直接加入到学生的练笔活动中,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高质量的范文。教师和学生面对同一个文种,师生同写,教师会在思路,表达上给学生提供起示范作用的例文,这种做法比单纯的理论评析要生动得多。教师可以结合实例要求讲解自己的思路、创意和表达,给学生形成一种亲眼所见文章形成过程的印象,再对比学生范文进行评点,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思维与文辞表达上存在的不足,切实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俗话讲:身教胜于言传。教师一篇瞬时写作讲评的效果往往可以超过书本上10篇例文的分析效果。要做到这一点,高职院校写作教师先要追求课堂教学与岗位职业之间的“零距离”,多方搜集典型材料,用心设计实践案例,反复进行技能训练,充分完善自己的写作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从而促进写作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通过这样的努力,高职院校写作教师就会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课堂主导者转化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瞬时写作活动中,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互动,感情接近了,距离缩小了,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五、高职院校写作教师必须掌握作业评点技巧
在高职院校写作教学中,教师面对的除了传统的“备、教、批、复”几个环节外,还必须要应对的是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改”的难题。根据《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每两周须写一次作文,一个学期按20周计算有10次作文,除去考试时间,实际作文最少有8篇,有的教师为了巩固学生所学内容,落实所教文种,还硬性规定更多写作作业。这样一来,写作教师批改作业的担子就甚为繁重了。在当今高职院校的写作教学中,写作课程的作业批改方式方法与中小学并无本质区别,即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完成,教师批阅后集中评讲。这样做的弊病在于:教师批改讲评费时费力,但对学生的写作提高帮助不大。为什么这样讲呢?教师批阅作业后是通过讲评和让学生阅读评语来实现反馈的,但恰恰就是这两个环节存在问题。先看讲评,讲评是就全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评论分析,因其着眼点在“面”,所以缺乏“点”的针对性,对学生个人而言显得空泛,其指导意义往往不大。再看学生对批改的态度,作文发下来,学生最为关心的是成绩及总评语,往往一看了事,很少有人细心揣摩老师的批改,如此,教师辛辛苦苦的批改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对学生作文的指导意义,变成了无效劳动。问题就出在师生位置的倒置上,学生本是写作学习的主体,但如此评点作业,教师却成了写作学习的主体,整个作业、评点过程提高的不是学生的分析修改能力而是教师自己。因此高职院校的写作教师必须掌握作业评点的技巧,才能真正提高写作课程的教学效率。
设置了写作的情景模式后,师生同写一个文种,在规定时间完成时,教师选择3——5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重点点评,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再介绍自己的范文,讲解完毕后要求学生根据评点,现场修改自己的作文或者与同座交换修改作文,待学生评改结束后再上交作业。这种方法既可减轻教师的作业批改量,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评点技巧。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进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满堂灌的教学已经成为历史。现在的高职写作课对教师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教师的观念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鉴于高职院校写作教学的现状,面对学生写作水平不断下滑的态势,以及社会对学生写作能力要求不断“上扬”的需求,我觉得写作教师是任重道远,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轨道,具备科学、完备的综合潜质,在完善知识修养的同时,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精心制作教案,增强视听效果,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变枯燥为生动,变静态为动态。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职院校新的教学模式的要求,让学生的写作技能迅速提高,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高静,女,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中文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