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夯实基础促进阅读教学

作者:袁洪涛




  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中,我不是一个循规蹈矩,亦步亦趋,死守教条的保守者,而是一个大胆尝试,敢冲敢闯的创新者。在尝试中我得出一个结论:只有夯实基础才能促进阅读教学。
  高中学生具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他们更应该学会自主学习,在重基础方面,老师可以建议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学习笔记本,可以细分出如下几个栏目:生字识记(音、形、义),成语集锦(意义、例句),名言萃荟(初高中语文课文中的句子为主体),错题析因(各次练习、测试中做错的题,分析原因),语法点滴(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病句的识别与修改,文言语法: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虚词的用法,实词的义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学生学习语文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让他们明白“跬步至千里,小流成江海”的道理,引导学生把“重基础,勤积累”落到实处,并体会其妙处。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个语文学习小组,每组设组长一名,协助老师督查:要求他们每周至少识记5个生字,生词,收集3则成语,识记2名句。扎实语文基础是高质量阅读的前提条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强弱又直接影响到基础的好坏。平常我们容易固步自封,跳不出教室与校园的圈子,突不破教材、教参、教辅的框架,中规中矩,四平八稳,别人也无可挑剔。但这并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毫无新意,课堂了无生趣,学生也十分厌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注重详讲细解,生怕哪点讲不到,未能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他们看来,学生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而是单纯的容器,任凭老师无止境往他们的大脑中输入现成知识。这种做法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要改变现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1、利用一切可以开发出来的语文资源,千方百计让语文学习与社会,与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让学生对语文阅读(无论古文还是今文)有浓厚的兴趣,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还应该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能正确分辨真善美、假恶丑,充分体验阅读的乐趣与价值。
  2、酌情补充,开拓视野。凡是语文基础扎实,理解力强,写作文笔优美,成绩优异的学生,无一不是喜欢广泛涉猎课外读物的。教师可组织学生订阅语文学习报刊,以期开拓视野,提升阅读能力。例如:《语文报》(高中版)《语文学习》(上海)《语文教学与教研·读写天地》(武汉)《散文选刊》《语文月刊》(华南师大主办)《作文周报》等。根据教学需要,教师还要有选择性地从课外选取一些名篇推荐给学生,除此之外,还可以明确要求学生每期必读一些文学名著(古今中外不限)也可以补充少许古诗文,只有如此,才能拓展视野,学生语文学习也就成了一个开放性的,有针对性的过程。
  3、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检验阅读绩效,提升阅读水平。
  (1)一个月一次读书看报汇报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收集情况,汇报小组一月来读书看报的收获,感受(具体化,有明确的数据统计情况分析,优劣比较)。汇报前应将发言内容经教师过目、点拔,以便有的放矢。
  (2)两月一次“名著大家谈”。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中外名著,为谈出水平和独到的见解,学生应做好大量细致而耐心的工作,如精读部分章节,查阅资料,请教师长,确定畅谈对象(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题解读,创作技巧赏玩等)。活动中,教师应耐心而热情地辅导,点拨,让学生心悦诚服,谈有所获,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学生必须人人参与,一个也不能掉队,从中感受阅读的魅力,让学生心灵相互碰撞,甚至与教师的心灵碰撞,从而闪现出绚丽而耀眼的思想火花。此时我们老师一定会感慨万千,陶醉其中。
  (3)不定期组织“我也当一回命题人”的活动。针对短篇时文,让学生分析各类阅读类试题命题特征,也来“当一回命题人”,过一把瘾,命制出试题若干套,并给出试题答案,教师组织学生评出优胜者,并予以使用,通过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白高考阅读理解类题型的命题特点,从而在平常的学习、测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还可以举行“诗歌、散文朗诵会”。此活动重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锻炼朗诵技能。从诵读中体悟诗歌、散文抒发的情感,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其实,阅读活动形式千百种,关键是我们要根据实情正确选择,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袁洪涛,教师,现居四川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