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人称代词异化有情趣

作者:郑学华




  在现代汉语中,本来第一人称代词(如:“我,我们,咱们”)指的是说话的人,第二人称代词(如“你,您,你们”)指的是听话的人,第三人称代词(如“他,她,它,他们”)指的是其他的人或事物,而在人们的实际交际和行文遣词中,有时人称代词出现异化,就像为我们所熟知的古代汉语中人称代词的活用一样,现代汉语中也有人称代词的活用,即异化现象,且有特别的表情达意的效用。下面按人称分类略作例说。
  
  一、第一人称代词的异化
  
  ①王老师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别忘了,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高考题)
  ②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之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吗》)
  ③我们认为《项链》这课的“预习提示”对《项链》的主题的说明是值得商榷的。(某人的一篇论文中的句子)
  ④我方认为: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万万不能。(辩论赛一方的发言)
  ⑤我们那口子是个“网虫”。
  ⑥小乖乖,咱们别哭,妈妈出去就回来。
  第一人称代词单数“我”是“称自己”,复数“我们,咱们”是“称包括自己以内的若干人”。但它们一旦带有感情色彩或有特别的作用,往往换了角色:或单复数互为异化,或异化作第二、第三人称。例①王老师的讲话是就对方(第二人称)而言的,却称“我们”把自己包括在内,“我们”异化为第二人称的“你们”,语气显得更亲切,语意更易被接受。当年高考,考生多觉得合情(凭生活,凭语感)但不合理(该用第二人称怎么用第一人称),以为“我们”用错了,其关键在于未搞清现代汉语也有人称异化的现象及其表情达意的功用。例②,自夸的是他们——统治者、舆论界,“我们”活用为第三人称的“他们”,体现了鲁迅杂文“冷嘲热讽”的语言艺术。例③阐述自己见解,称“我”为“我们”,复数用作单数,不是误用,也不是“借众压人”,而是以复数表示谦虚。像领导讲演和写作,教师转述陈说、讲述公理和讲解教材,都按习惯用“我们”代“我”。例④是单数异化为复数,现代汉语中像“我校、我军、敌我”等比比皆是。例⑤“我们”异化为“我”,例⑥“咱们”异化作第二人称的“你”,它们用于口语,其感情色彩是不言而喻的。
  
  二、第二人称代词的异化
  
  ①(相声)乙(对甲)我找了您好久了,哪儿也找不着!这事儿非找您不可。(对观众)同志们,我有要紧事,顶多耽误您三五分钟,我跟他把话说完了,您再接着听。(何迟《似曾相识的人》)
  ②你校情况如何,请来信告知。
  ③(曾志)坐在北戴河陈年旧绿的纱窗下,和我们轻言细语地话着家常,是那样纤柔秀丽,又那样优雅脱俗,直能令你目不转睛。(柯岩《人的一生,都在路上》)
  ④我不住地埋怨自己:你怎么这样糊涂?
  ⑤这孩子要我给他买电脑,一天三番五次老跟你在这个问题上兜圈子。
  例①把复数的同志们改称为“您”,好像不是在台上面对许多人来表演,而是把许多观众当作一位朋友来谈家常,显得亲切。例②用“你”代“你们”,和“校”构成双音节,还有和谐音韵的作用。例③用“你”代“我们”或“我”,引进读者,盛赞曾志气度不凡,极富感染力。例④以第二人称的“你”代第一人称的“我”,显示自己对“自己”的不满。例⑤也是第二人称的“你”异化为第一人称的“我”,代表自己的厌烦。
  
  三、第三人称代词的异化
  
  ①她埋怨我说:“你让我给你借小说,人家借来了,你又不看。”(高考题)
  ②原来是你呀,差点没把人家吓死!
  ③老奶奶转过脸,推起老花眼镜,皱着眉头,隔着烟和雾气,朝那陌生人打量了半响:“我就是夏雯!你找她干吗?”
  ④关于理财问题的筹备会议,兄弟俩已达成协议,至于父亲,只要跟他们说说就行了。
  ⑤吴迪:“我吴迪有什么错?”张松看着她说:“她会有什么错啊。她聪明伶俐,八面玲珑……”
  ⑥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⑦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朱自清《绿》)
  例①②中的“人家”都异化为第一人称的“我”,有亲热或嗔怪或俏皮之意味。例③老奶奶已亮明自己就是夏雯;还当面把“我”说成“她”,显示了并非当事人的有点冷漠的态度。例④把父亲说成复数的“他们”,并不是说父亲有好几个,这里是类化,意思是说:父亲这类人,像父亲这些人。例⑤张松面对对方不用第二人称的“你”却用第三人称的“她”,口吻嘲讽、轻蔑而漠然。例⑥鲁迅把他们——反动派,走狗文人,比拟为物的“它们”,称指反动派、走狗文人们不是“人”,骂得痛快。例⑦朱自清把梅雨潭的绿拟人来写,生动形象,便于抒情;这种常见的拟人化的手法,其实也是一种人称代词的异化。
  
  郑学华,教师,现居湖北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