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理性认识
作者:谢增伟
但是,在许多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应用文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表现在:教师费力备课上课,学生却常常感到不得要领,因此写出的习作常常不太合格。更大的问题是:学生跟着教师费时费力学了一圈应用文写作,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几乎忘完了;临到需要写的时候,又不知要领何在。
可以深入一些作分析:应用文的一大特点是程式性强,某一文种的构成要素相对固定。教师以为把这些程式性和相对固定的构成要素都呈现给学生,再配以范文的对应分析,并督促学生反复练写习作,就可使学生掌握;学生在教师这种逻辑的布置之下,也会产生基本相同的观点和学习行为。于是众多的应用文教学过程基本都在这种模式下产生和结束,虽然一些教师创造了这样或那样的“教学方法”,但是这些“教学方法”都没有冲破这种大的模式,其探索和尝试的结果依然收效甚微。
问题出在哪里?笔者以为问题出在以上的教学模式无论下多大工夫,都只是一种“模仿的教学”,也即“感性教学”,而应用文其实是一种理性很强的文种,正因为此,师生双方费时费力却收效不好。
要在应用文教学中引进“理性教学”,让它与“感性教学”结合起来。
如何引进“理性教学”呢?是不是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大讲特讲应用文的写作原理?不是。是在教学应用文某一文种时,引导学生对它进行重点的“理性认识”,即把握住某一文种最核心的特征,或者说是把握住这一文种的“理性”上的“灵魂”。只要学生能够在理性上较为充分认识到某一文种最核心的特征了,他们在写作某一文种时就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文章中呈现其最核心的特征,从而使该篇文章达到合格水平,即使个别地方存在不足,由于不是最核心特征的问题,也不影响文章的主要功能的发挥。并且,由于是使学生实现了“理性认识”,如果配以足够数量的感性的练习,则学生即使就业多年,也不会轻易忘记某一文种的写作要领,从而实现对其牢固掌握的理想效果。
为了充分说明以上关于应用文加入理性因素的教学思想,特在下面举几个可以印证的实例:
一、“自荐书”教学
一般的教科书讲到“自荐书”写作时都有许多的内容,比如讲它的特点,则有:“目的的明确性”、“内容的针对性”、“格式的程式化”等等。讲它的结构和写法,则有:由“标题、称谓、主体、祝颂语、署名与日期、附件等组成”;主体写作的几层内容是:(1)自荐的缘由;(2)自荐人的基本情况;(3)自荐的优势与特长;(4)愿望和决心。有些教材还加上“自荐书写作的注意事项”等很详细的交代。
教师要在这些罗列众多的讲解中抽绎出作为“自荐书”最核心的特征,把它作为该文种理性教学的关键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千百头绪中抓住要领,对它作认真的理性审视,在教师的启发下对其实现具有理性高度的“认识”。只要“认识”“自荐书”最核心的特征,不愁学生写不出主体合格的“自荐书”来。
“自荐书”最核心的特征是什么?就是一个关键词:自我推荐。
教师在启发学生对“自荐书”理性认识时,还要注意集中讲解方向,即分析若干范文得出其核心目的皆为竭力“自我推荐”的同一结论,以作为实际的参照和证明。
实践证明,由于使学生在理性上明确了“自荐书”最核心的特征是“自我推荐”,他们在写习作的时候,都懂得集中材料和笔力努力写出“自我推荐”,使得习作既内容简洁,又富有各具特色的推销自我的“招数”。作为“自荐书”(包括求职信和应聘信),能在写作意识和效果上达到这种水平,加上比较容易掌握的格式,就自然成为合格的应用文了。
二、“述职报告”教学
一般的教科书讲到“述职报告”写作时也有许多的内容:其特点有“自述性”、“自评性”、“报告性”等等;它可以分成口头和书面两种述职形式;其写作要求包括了“要充分反映自己在任期内的工作实绩,要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要抓住重点突出个性,要态度诚恳、庄重朴实”等等。大概是因为“述职报告”近年来逐渐成为一种常用应用文体的原因(各种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考核干部职工时都在用),有的教科书除了上面讲到的内容外,还有更为细致全面和不厌其烦的反复讲解。而职业学校教学中实际的情况是,学生们在看这些教科书的讲解时,其相关内容越是细致全面,他们越感到不得要领;由于这种不得要领,学生们模仿范文练习写作时,就强烈感到只得皮毛,缺乏理性把握,致使他们虽有教师督促也不是不会写,就是写走了“体”,或者写成了一些散装材料的拼装,甚至有的学生写成了总结、演讲稿或某段事情纪实的模样。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找到最精要的“理性点”,即指导学生拨开繁雍,抽绎出“述职报告”最核心的特征,这个最核心的特征是一组有内在联系的关键词:固定时段——对照职责——述评实绩。
同样,教师在启发学生对“述职报告”进行理性认识时,也要注意集中讲解方向,即分析若干范文得出其核心特征皆是“固定时段——对照职责——述评实绩”的同一结论,以作为实际的参照和证明。
实践证明,由于学生们没有什么实际的工作经历和经验,让他们练习写作述职报告自然困难很大,但在职业学校应用文教学中又不能砍去这一环。这个矛盾本来不小,如果再加上学生写作抓不住要领的矛盾,则此一应用文种的教学几乎开展不下去。如果后一个矛盾解决了,只要对于前一个矛盾施之以切合学生实际的启发(比如是学生干部的就写干部职责下的工作的进行和完成情况;是普通学生的就写学习职责的进行和完成情况等等),学生都能写出像样的“述职报告”来。比较起来,后一个矛盾是完成“述职报告”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懂得引导学生紧紧扣住“固定时段——对照职责——述评实绩”这一组关键词,尤其扣住“述评实绩”这个能够代表“述职报告”最根本特征的东西,学生所写“述职报告”即使有问题,也只是不关紧要的瑕疵。
三、“工作简报”教学
许多教科书讲到“工作简报”时,都谈到它的众多特点,比如:“内容专业性强”、“反映问题及时”、“篇幅特别简短”、“限于内部交流”等等。同时,大都讲了它的作用、分类、写法。但是,当学生练习写作时仍然不知怎样下笔,他们硬写出来的东西仍是让人大失所望。学生习作中主要表现出来的问题有三个方面:因为“工作简报”可以容纳较多种类的文体而导致写出的文章“四不像”;因为缺乏实际工作经历、经验和工作单位内人员分工与隶属关系的知识而导致简报的逻辑出现一些混乱;因为对于简报的实际作用了解不透彻而导致所写内容比较浮泛。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进行理性思考,尽力归纳出“工作简报”的最重要特征。这个最核心的特征是什么?笔者认为是一组关键短语:文体常为一组消息——材料选取确有价值——报头报尾资级准确。
教师在总结出以上核心特征以后,要多找几篇简报,对照地讲解反映这些核心特征的内容。同时相应地带领学生复习新闻消息的写作要领;给学生讲明作为单位工作和生产哪些事项事件具有纳入简报的价值;给学生简要讲解企业和学校内部一般是哪些部门和人员具有编写简报的资格,什么级别和责任的部门可以编写什么覆盖面和级别的工作简报,这些资格、级别在简报的报头上如何反映;还要给学生简要讲明一个企业和学校,其上级、平级和下级的有关知识,以使报尾的填写不出常识性的笑话。
实践证明,教师只要从有关工作简报的众多知识中筛选出“文体常为一组消息——材料选取确有价值——报头报尾资级准确”的工作简报的理性概括,将其作为根本特征“悬挂示众”,让学生一目了然,便于学习和把握,则学生就能对照范文写出能够体现工作简报核心特征的习作来,从而顺利解决教学难题,实现教学目标。
要重点说明的是,工作简报的内容虽常以新闻消息呈现,但又不限于新闻消息文体,比如它还可以把调查报告、情况报告、经验总结等等当作自己的内容,但是如果将这些文体在同一时间都纳入工作简报的教学,反而会使教学产生混乱。不如把工作简报常用的新闻消息当作第一教学内容,待学生能够写出特征和功能突出的工作简报以后,根据需要再决定是否讲解以其它文体形成工作简报。
谢增伟,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医药分院中文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