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浅说作文指导
作者:郭瑞英
一、指导学生在作文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语文学习和其它科目的学习一样,可以让学生学会创新思维,而作文又使他们的这种创新思维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因为,作文不像一般的篇章学习,思想要受原文的局限,它允许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确定一个主题的前题下,尽其可能地挖掘社会生活内容,经过分析综合之后,形成自己的作品。所以,学生在这种再创造的过程中,同样也能享受到发明创造的乐趣。
第一,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巧妙构思。学生平常接触到的社会生活内容基本上是简单乏味的,如果不经过艺术加工,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几件相关联的简单事情,通过一定的线索串联起来,反映出一个生动而深刻的主题。往往这样的文章才具有生命力。如在一次作文中,一位同学由他家里用铁链锁养的狗,想到了动物园关着的那些动物,再联想到了人的自由权,最后提出了动物和人一样都是生命体,它们也需要自由权这个深刻的主题。学生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写好作文必备的条件。
第二,指导学生在作文中“以小见大”。很多学生对作文头疼,原因是觉得身边没东西可写,所接触到的往往都是一些小事,似乎没什么值得写。教师此时就要帮助学生理出头绪来,找到入笔的小事,然后层层深入,把小事往大处写,最终突显一个大的主题。如一个学生在写一个沿街乞讨的老乞丐的悲惨遭遇时,想到了做儿女的应孝敬老人的问题,由此又想到了社会养老保障问题,这样就切入到了一个社会关心的大问题了,从而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指导学生在作文中找到写作源泉,培养写作热情。
创作需要灵感,作文写作一样需要灵感,而灵感的源泉就是生活。关注生活,抓住身边生活的点点滴滴,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如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规定写作内容是有关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话题。虽然这方面的内容在同学们身边有很多,可是作文布置下去之后,还是有些同学不知如何开笔。在我的点拨之下,这些同学也纷纷写作起来了。但还是有一位同学久久没动笔,一直注视着窗外。我走过去,轻声问他为什么不写,他说没东西可写,不知道怎么写。我顺着他刚才看的方向,问他刚才看见了什么,他回答我看见了两根大烟囱正冒着黑烟,于是我趁机引导,反问他这黑烟是不是大气污染,他肯定地回答:“是!”我又接着问他:“喜欢天天看见它们吗?”他又肯定地回答:“不喜欢!”我接着又问:“那你希望它们变成什么?”他说:“希望它们变成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地方。”于是我叫他顺着思路写出来,作成文章。他一听,立刻就动笔写起来,而且一气呵成。快下课时,他笑呵呵地把作文交给我,看得出他对自己的作品较满意,而且对老师的指点带有感激之意。可以说,同学们对写作感到头痛的原因是不注意关注生活,而且对写作缺乏热情。所以,指导学生关注和感受身边的生活、培养写作热情,是作文指导的重点。
有一位作家说过:“你在感受生活的时候,需要一个十五六岁少女般的单纯,你在思考生活的时候,却需要一个四五十岁男人般的复杂。”所以写作文是一个人在认识过程中从简单到复杂的质的飞跃。
有人说:“作家唯一不能有的缺点就是对生活失去热情.。”因为有了热情,写作者才能关注生活中的小人物,而这个社会大多是由小人物组成的。这些小人物却构造出了五彩缤纷的社会图案。所以,只有用热情去写作,才能写出人们的酸甜苦辣。也只有关注这些小人物的命运,写作才有生命力。
当然,人生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号,那样的圆满只适合童话,而写作对于一个热爱写作的人来说,仅仅是一次自我完成的过程而已。它并不能改变人们的生活、人们的命运。
正如林清玄先生所说:我是为了开发自己智慧的潜能而写作,是为了向这世界做更深的思考而写作,是为了自我的完成而写作,是为了成就这世界而写作。
许多人都能感受到,其实写作的动力跟源泉来自于阅读与经历。你在阅读了一部精美小说之后,或者是经历了一次难忘的事情之后,你就会有一种冲动,这种冲动就是想写作的欲望。这种冲动还可以理解为写作激情。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激情,就要指导学生多阅读好的作品。并且指导他们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也就是积累生活经验。这样才不至于写作的时候,无内容可写。其实,写作也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
生活是包罗万象的,色、香、味、美,应有尽有,就看你如何用你的双眼去捕捉生活中的片段。
写作是一种表达,不管你用怎样的语言,都有它的价值,就看你怎么去看待这些存在的事实。
于漪老师在谈写作时说:“任何文章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反映。写文章,也就是写生活。学写文章的人,要在生活这一关上认真下工夫,关心、了解、寻觅、感受。没有充分、生动、质地优良的材料,只在技巧上翻花样,兜圈子,写出来的文章必然内容干瘪,面目可憎。文章不是‘做’出来,‘挤’出来,而应该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的,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来自从生活中汲取材料的本领。生活中源头活水流淌,笔下的文章就生意盎然。”这一番话,对每一个写作者来说,都是一个极好的启示。
郭瑞英,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