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
作者:万声平
那么,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来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这根主线呢?
一、学生自读
教学初,我们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去独立阅读课文,要求学生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解课文基本内容,能提出一些疑惑或问题。
低年级,老师可带领学生一步一步自读,要求学生对照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中年级,老师可先出示自读提纲,要求学生按照提纲的提示来自读。高年级,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并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交流自读情况。
二、师生研读
根据学生初读情况,按照训练目标,选择一两个重点问题,师生共同阅读探讨。通过对重点问题的研究,达到释疑的目的,解决学生初读时的疑惑,达到读懂课文的目的,达到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目的。
三、学生再次自读
此时的自读是纯开放性的,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可独立欣赏文中优美的词句,可独立背诵相关的段落,还可以去进一步弄清尚有疑惑的问题。
通过上述环节,学生在读中就可以一步步地去实现感知、感悟,并最终完成情感上的感染。
其一,读中感知。
这是在初读课文时去进行的,其特征是感知语言文字,对课文内容获得整体认识。
其二,读中感悟。
这一阶段是学生对课文一部分一部分地读,以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为特征。老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设计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默读。遇到关键的、有疑点的词句时,设法让学生去悟,悟出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悟出课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感悟文章表达思想的脉络和文章的表达形式。
其三,读中感染。
这一阶段的阅读,是对文章本质的认识,是深化拓展的阶段。
总之,以读为主线的阅读教学,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在学生有疑问时予以点拨,在过渡处予以衔接,在学生思维阻碍处予以沟通,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到感知、感悟、感染的切入点,形成探究的情态。
因此,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要强调学生以读为先,默默地读。轻声地读,放声地读,或者研读、品读、美读,一样都不可少。
万声平,教师,现居湖北恩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