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

作者:周淑珍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内容。想想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历程,笔者深刻地感受到,良好的语文习惯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现在我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粗浅地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培养学生多翻工具书的习惯
  
  对于初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字词的音、形、义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重点,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势在必行。我规定每个学生应配备《现代汉语词典》和《成语词典》两本工具书。学生借助工具书能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以及重点词语的含义,这在课文预习和课外阅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还指导学生把自己利用工具书查到的生字、生词整理到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中,教师定期检查督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读书的质量,又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为了使学生对查阅工具书不觉得乏味,我在班上经常举行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查字典大赛,消灭错别字比赛等。学校举行的各种语文知识大赛,我班学生获奖人数最多,这就是最好的说明。
  
  二、培养学生多向社会学习的习惯
  
  语文学习并不是死读书本,只要多留心生活、多观察社会,就会发现我们身边到处是语文学习的领空。在家里,大部分学生喜欢看电视,为了使学生的普通话更标准,我指导学生在电视中向主持人学习普通话,向电话剧中的演员学习普通话。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效果非常明显,学生的普通话进步很大,在一次班上举行的模仿秀中,对于罗京、王小丫等一些著名节目主持人的模仿非常成功。广告中的病句是普遍存在的,我要求学生细细“品味”一些广告词,发现其中的错误。大街上的宣传语、广告牌上有许多繁体字,指导学生把这些字抄下来,然后还其庐山真面目等等。引导学生向社会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习惯
  
  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点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要激活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要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有的问题可以查工具书解决,可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怎么办?我的做法是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遇到问题,老师不要轻易抛出答案,要在互相讨论、共同思考中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话比学生的话讲得要少,在教一篇课文中,学生的问题比我的问题还要多。例如:在教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我就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每人至少要提出3—6个问题写在预习本上,等上课时来归纳讨论,最后一起解决问题。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很大。
  
  四、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积累是学习语文的命根子,要学好语文,平时善于积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如花鸟虫鱼、自然风光、人际关系、校园生活等都是很好的素材。培养学生用发现美的双眼,去观察、理解、提炼生活,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点一滴的积累下来,何愁语文学不好?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是写作文,而写作文又是提升语文水平的重要因素,多年来困扰学子们的作文写作确实是一块心病。其实,如果善于积累,写作文并不难。广泛阅读是积累知识的好途径、好方法,广泛阅读能开阔眼界,充实思想,丰富学识。每逢假期,我都要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书籍来丰富自己,例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文学名著,《自然与科学》、《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华罗庚的故事》、《青年毛泽东》等励志故事。通过阅读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为学好语文、写好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每次举行作文比赛,我班都有学生获得好名次。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我语文教学的一贯做法,因为我知道,好的习惯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周淑珍,教师,现居江西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