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中学生作文集体缺钙背后的思考

作者:徐小平




  平时还可引导学生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人与自然》、《百家讲坛》等时代性、思想性强的电视节目,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只有让学生平时做到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才能让他们写出力透纸背的大气作文来。
  2、指导学生多读名篇名著
  法国文艺评论家布封曾说:“伟大的作品是伟大灵魂的回音。”我们要指导学生广泛地涉猎文学上的名篇名著,用这些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去滋养他们,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王国维语)境界高了,情趣高了就自然能写出气象可观的文章来。
  近来教育部在颁布两个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定了一些中学生必读的名篇名著,教师应该及时借助这股“东风”采取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力争将这些名篇名著的阅读落实到位,比如可以举行阅读讲座,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可以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还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与竞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等等。在指导学生加强名篇名著阅读同时,也可以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新人新作,文坛新动向,及媒体介绍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关注当代生活,能以新的视角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有助于学生提高对于生活的敏感度,不断更新思想。
  3.增强学生的悲剧审美教育。悲剧能催人奋进,唤醒人们难以想象的生命潜能,促使人更加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一个有着悲剧文化底蕴的民族是个积极进取生命力旺盛的民族。而我们这个自古受到儒家中和、道家无为思想熏陶的民族向来都崇尚喜剧,即使“悲剧题材都经常被写成喜剧”(朱光潜)。这也是当今娱感文化、柔媚文风产生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源。因此要从根本上矫正中学生作文的“缺钙”倾向,还要大力对中学生实行悲剧的审美教育,青少年只有经历过悲剧精神的洗礼,才能成长为拥有坚硬骨骼、坚强灵魂的人。我们必须告诉我们的学生们:现实生活中除了杏花、春雨、江南,还有铁马、秋风、塞北;除了花开的声音、雨落的旋律,还有心灵与现实的律动;除了繁华盛世,我们还有苦难和悲悯,还有挣扎、激愤、愁苦、使命、责任、法治、公民意识……
  所幸的是,近来一些有识之士也在强烈的呼吁:在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也要适当的进行审丑教育,审荒诞教育以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如此看来,矫正中学生作文集体“缺钙”倾向虽任重道远,但毕竟有很多人已经开始了思考,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期盼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气风发之文出现!
  
  徐小平,教师,现居湖北江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