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释义中“形容”和“比喻”的使用规范

作者:沈桂丽




  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了《现代汉语词典》,并与时俱进,进行了多次修订。无庸质疑,这部词典的作用是巨大的,意义是深远的,然而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应该做的是朝这个方向努力。下面就最新修订的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为例,说说释义方面的一些瑕疵,以求释义的科学、规范。
  为了确切表达的需要,一些释义中往往需要加提示语,这些提示语有的置前,有的置后,成为辞书编撰中的专门用语。常用的置前提示语有:“比喻”、“形容”、“指”、“专指”、“特指”、“借指”、“也指”、“泛指”、“多指”、“即”、“同”、“叫做”、“也叫”、“也作”、“也说”、“多见于”、“称”、“表示”、“犹”、“语出”等,常用的后置提示语有:“统称”、“通称”、“俗称”、“旧称”等。然而仔细阅读该词典,我们就会很容易看到这些提示语的使用相当不规范,随意性太强。这主要表现为:一是提示语的使用不恰当;二是提示语的使用不统一。这两个问题通常是相伴相随的,会影响释义的明确表达。下面以“形容”、“比喻”的使用为例进行说明。请看以下例子:
  [1]心慌意乱:形容内心惊慌、思绪纷乱。
  [2]寂然:形容寂静的样子。
  “形容”是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因此它应当用在对被释义项所描述的对象前,或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进行抽象归纳的释义前。这样,例[1]、例[2]不恰当运用了“形容”这个提示语,因为释义项“内心惊慌、思绪纷乱”是在直接对被释义项“心慌意乱”的构成语素义进行解说,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抽象归纳。例⑵也是一样。因而例⑴、例⑵的释义中使用“形容”是不妥的。再看:
  [3]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4]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
  例[3]、例[4]的释义项都是在直接对被释义项的构成语素义进行解说,释义的方式与例[1]、例[2]一样,因此这里没有使用“形容”是对的。让我们再来看下面两个释义:
  [5]心花怒放:形容内心高兴极了。
  [6]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例[5]中,“心花怒放”以比喻形式形象描绘了内心的喜悦,释义项恰当地使用“形容”引出被释义项的本体。例[6]中“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是对“盎然”一词所描述的对象、性质进行归纳,因此在它的前面使用“形容”是对的。再来看:
  [7]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灵巧,形容人聪明能干。
  [8]霍然:①突然。②形容疾病迅速消除。
  在例[7]中,释义项的前部分“心思灵敏,手灵巧”是在直接对被释义项的构成语素义进行解说,因而前面不用加任何提示语;释义项的后部分“人聪明能干”是对“心灵手巧”一词所描述的对象、性质进行归纳,因此在它的前面使用“形容”是对的。在例[8]中,“霍然”包含两个义项,第一个义项是采用同义词对释,第二个义项是对“霍然”一词所描述的对象、状态进行归纳,因此在它的前面使用“形容”是对的。
  提示语“比喻”的使用同样存在提示语的使用不恰当和提示语的使用不统一的问题。下面来看提示语“比喻”的使用情况:
  [9]人老珠黄:比喻妇女老了被轻视,像珍珠年代久了变黄就不值钱一样。
  [10]心潮:比喻像潮水一样起伏的心情。
  “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另一事物。如果被释义词语的字面义与释义项的内容之间并无比拟的关系,却用上“比喻”就是滥用。例[9]、例[10]就属于这种情况,这两个释义的释义项都是在解述被释义项的词语字面上的意义,被释义项与释义项之间不存在比拟关系,因而前面不用加任何提示语。
  [11]人面兽心: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像野兽一样凶恶残暴。
  [12]人潮:像潮水般的人群。
  例⑾、例⑿采用的释义方式与例[9]、例[10]完全相同,在它们的释义项前面都没有加提示语“比喻”,这是对的。
  [13]认贼作父:比喻把敌人当亲人。
  [14]死老虎:比喻失去威势没有反抗力的人(贬义)。
  例⒀中“认贼作父”与“把敌人当亲人”,例⒁中“死老虎”与“失去威势没有反抗力的人”之间具有比拟关系,因而在前面使用提示语“比喻”就能起到明确被释义项的目的,是正确的。
  [15]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16]傀儡:①木偶戏里的木头人。②比喻受人操纵的人或组织。
  例[15]中,释义项的前部分“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是在直接对被释义项的构成语素义进行解说,因而前面不用加任何提示语;释义项的后部分“责任重大”与前部分存在比拟关系,因此在它的前面使用“比喻”是对的。例[16]中,被释义项包含两个义项,第一个义项是采用下定义的方式揭示了“傀儡”的本义,第二个义项的“受人操纵的人或组织”与第一个义项之间存在比拟关系,因此在它的前面使用“比喻”是对的。
  以上这些问题看似小问题,但无疑会影响释义的明确表达,破坏词典释义的系统性、规范性,是有违《现代汉语词典》的宗旨的,因此,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沈桂丽,女,湘南学院中文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