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对话训练

作者:谢淑芳




  新课程教学,非常强调口语交际、写作的综合性训练,几乎每个单元后面都有“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训练题目。可见,口语交际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思维,培养语感是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小觑。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加强学生的对话训练,怎样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呢?
  一、根据语义语境,理解语言的多重含义
  从叶蜚声、徐通锵俩先生所写的《语言学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将语言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受——解码”五个阶段,说话人为表达某一种信息,他首先要选择一些词语,把它们按语言的规则编排起来。而寻找词语的过程是颇费心机的过程,要把意思表达明确、准确或正确,却要经过一番斟酌,并且根据说话人的身份、职业、文化水平、修养等不同,他所选的词汇及说话习惯会有所不同。还有跟他说话的对象是什么人,他说话时所处的语境怎样?还有语言习惯,约定俗成的东西,都和语言的具体内容密切相关。这样,使语言表述者说出来的语言千姿百态、各呈异彩。
  掌握一种语言的词,核心的问题是要把词的语音和词的意义联系起来,词的语音如果脱离了词的意义,它便成了一个空空的躯壳,仿佛婴儿的“呀呀咿咿”,让人不知所云。语言的意义比较复杂,它有它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语言一一意义——现实现象”三者关系的构成公式告诉我们,词义就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并且词义还有它的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带进了人们的主观态度,褒贬的情感色彩。如,同样说一个“好”字,对一个你喜爱的人,你可以说“你真好!”从心里赞叹他。对一个你不喜欢的、抱反对态度的人,你说:“你真好!”可能在这个“好”字里边包含着另一层意思,这个“好”也就是“坏”的意思,说他“好”,是一种讽刺。
  我们知道,一个词与另一个词。有时侯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的内涵与外延却各不相同。如“人”和“工人”这两个词,前一个概念的内涵是:能够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后一个词的概念的内涵中,还有“从事生产劳动和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这些属性。
  另外,语境不同,一个词表达的含义就有所不同。同样的一句话,在这个场合这个语言环境中是一种意思,而在另一个场合、另一个语言环境中却是另一种意思。如“尖锐”这个词,在劳动中,一般都是指器具,而在讨论或辩论的场合,一般是指语言。
  二、采取多种对话形式,强调生动活泼
  在教学中我们最忌讳的就是教学方法的一成不变,堂堂课都上成了一个样子、一个模式。我们对学生进行对话形式的训练,也应该强调形式的多样化,强调生动活泼。
  以前我们大多把说话训练作为随机训练,一般不作为独立的训练内容。在读文教学、作文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随机训练。而现在的课堂教学中,说话训练渐渐变得突出,重要起来。在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中,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们一改以往的陈旧的线形、封闭型的教学结构,代之以全新的、自主的、探究式的、开放型的教学方法。
  在现在的说话训练中,我们也常常采用讨论式、复述式、口头作文等形式,这都是可取的方法。
  讨论法,可以让学生在讨论某个问题时,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对有些问题的讨论,会启发他们更多地去思考,去质疑。更主要的是在讨论或辩论中,他们的对话能力加强了。两个人或几个人平等地交谈,互相的探究、互助合作,把问题解决了,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除讨论法以外,在读文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采取朗读、复述课文内容等方法。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编故事、对句子,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对平常的所见所闻发表见解、看法。此法可以先说后写,或是先写后说。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更大胆、更新颖的方法进行说话训练。如可以结合一些音响、乐曲进行朗诵、对唱或把作文编成相声、快板等形式来演出或做些游戏,如成语接龙、传花接果等。通过这些愉快的教学活动,将说话训练一步步地提高。
  三、设置对话情境,进行现场教学
  情境设计教学实际上也是“现场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一种情境的设计,布置出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教学场景,这是“情境教学”,也是“现场教学”。“现场教学”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场境中,结合课文内容,采取生动有效的对话,让他们临场发挥,更容易激发他们的灵感,活跃他们的思维,对语言的训练等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置多种对话情境,利用“现场教学”氛围,除了在课堂上设置情境以外,还可以让学生离开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在某些风景优美的地方或是一个会堂,或是某个人的家中,通过与大自然的心领神会的对话,与社会中各种复杂的人群的对话、甚至辩论。那样学生的说话水平也将会有不断的提高。
  四、培养思维能力,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我们知道,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思维需要通过语言来进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及其表达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容。形象思维较多地通过具体形象来表达某种观念、思想,这是与抽象思维不同的地方,但形象思维也离不开语言。思维是反映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它既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语文学科教育涉及到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辨证思维和灵感思维等领域,要搞好学生的对话训练,我们就必须要学生学会多角度、深层次地思考一些问题。
  形象思维比较直观、易懂,但它也必须同想象力、创造力等智力因素结合起来;灵感思维是一种突发性的思维,是思维中爆发出来的火花,实际上也是一种顿悟;抽象思维、思辩思维都属于逻辑思维,它包括的内容较多,如事物的内涵、外延、归纳、演绎,一些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等都属于逻辑思维。在学生的对话训练中,我们要运用多种的思维形式,如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甚至是立体思维,把问题向深层挖掘。对同样一个问题,学生会有多种的看法,不能一概而论。
  五、加强课外阅读和实地观察,扩大知识面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文论家刘勰,曾经在他的论著《文心雕龙》里边说过一句话:“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要搞好学生的口语对话训练,就必须进行多方面的实践。加强课外阅读,并且让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观察、训练,不断地扩大知识面。
  叶圣陶先生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要想把课堂中的对话训练搞好,搞得有特色、有收益,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话能力。教师就必须对学生强调,要他们在课外多收集一些资料,多观察一些事物,多搞一些创造性的思考活动。“十年磨一剑”,“宝剑锋自磨砺出”,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渊博的学识的人,上台以后一张口才能滔滔不绝。说话训练实际上是一种难度更高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它要求语言连贯,头脑反应灵敏,并且要求是连续性的,而不是断断续续的表述。如果这个学生平时没有博览群书,没有精思妙读,含英咀华,体验感悟,就很难出口成章。
  另外,在语文教学中要搞好对话训练,还必须对学生强调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并且最好能结合教材、思考题、以及课外的内容,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发展思维,多搞一些创造性、趣味性的东西,使训练形式多样化。
  
  谢淑芳,教师,现居浙江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