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刘醒龙小说中的农村热点问题

作者:庹 飞




  上世纪末,中国的社会改革已经到了十分艰难的境地,各种改革经历了它的新锐期后矛盾逐渐突出。面对现实,刘醒龙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把关注的目光直接投向农村,毫无掩饰地揭示了农村改革中以经济问题为中心的社会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明显偏斜于工业,城乡经济发展呈两极分化状态,广大农民没有明显的增收途径,同时却要承受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价格飞涨,生产活动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于是一些地方出现了"空巢"现象,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农业生产或置或弃。《黄昏放牛》展示了农村经济的萧条以及农业生产的尴尬状态。跟随大儿子在城里生活了六年的胡长生回到乡下,看到的是干部群众漠视农业、田地普遍撂荒、乡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流务工的现实。曾经当过多年劳模的他决心用自己的劳动向乡邻证明种田也能致富,但结果却是:大半年的辛劳,虽然侥幸躲过了诸如假种子假农药等毁灭性的打击,换来的只不过是一张白条、一张教育集资收据和四十几元现金。他最后终于明白了德权老汉所说的“如今,最没用的人才去种田”这句话的含义,明白了为何“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种田,一天到晚就想着如何到外面去发财”,也明白了城里人“都那么有钱”而“农民成天趴在田地做,可他们的荷包总是瘪的”。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农村经过多年建构起来的价值观念也在短期内轰然倒塌,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乘虚而入,甚至连最基本的做人原则也被利益所取代,社会进入了一种被金钱支配的机制中,道德沉沦迷失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农村那种恬淡静谧的乡村文明正在被污化,善良纯朴的人性伦理也逐渐在消失,传统的朴实忠厚的乡民美德被丢失和抛弃,随之而来的是“一切向钱看”等抛弃公众利益而张扬私欲私利的观念,世道人心也与过去大相径庭,农村里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从乡村干部到底层百姓都存在着投机取巧、好逸恶劳、缺乏公德意识等诸多问题。《火粪飘香》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吴四哥的生存窘状、农村的人情冷暖。《分享艰难》中致富的农民为富不仁,金钱在赋予他们权力和地位的同时,也赋予他们金钱所具有的古老而邪恶的力量,这些人往往道德沦丧、无恶不作。《大树还小》中的知青白狗子在城里名利双收后“故地重游”,身为总经理的他向曾救过他的命的老朋友夸耀自己年轻貌美的“小蜜”,老朋友也曲意恭维,但这位农民却不知道这个倍受恩宠的“小蜜”就是自己外出打工的女儿--女儿为了措钱给弟弟治病而当了阔人的情妇。
  市场经济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同机制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的不平衡,引起社会秩序的紊乱和失控,给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带来物质和精神的不平衡。刘醒龙的小说对此进行了多层次的展示和暴露,尤其是将市场经济冲击下的社会基层组织制度不完善的种种弊端暴露出来。
  农村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集体主义意识的缺失,基层组织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集体制订的政策和规划因无人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村支书》中,集体所有的水利设施多年失修无人过问,由村民集资修坝的决议在村最高领导层中都得不到通过。方建国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党支部书记,他正直、勤恳、善良、无私、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但面对党支部的软弱涣散以及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他却感到无可奈何,面对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却感到无能为力,最终成为改革时期不合时宜的带有悲剧性的人物。《黄昏放牛》、《分享艰难》反映了现阶段社会基层组织用人机制的缺陷。《黄昏放牛》中,德权老汉发出了“世道变了,往日那一套全作废了。如今谁的钱多,谁就当劳模;谁会搞歪门邪道赚钱,就让谁当干部”的感慨。《分享艰难》中西河镇的书记孔太平作为该镇的头号人物,精明有魄力,有抓教育、抓治安、保护乡镇企业的“善”举,但他之所以如此尽心尽力,主要目的还是想回到县城落实一个好位置。因为孔太平深知,当下上级考核一个干部最过硬的标准就是经济指标,它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升迁,因此他必须眼光瞄准经济努力建树自己的政绩,甚至不惜为此抛开一切道德伦理、礼仪廉耻和人格人性。为此他替养殖场违法的客户说情,并饶过了糟蹋自己表妹的暴发户洪塔山。用人机制的缺陷导致了干部没有真正站在人民一边一心一意与老百姓一起图谋发展。
  作品也深刻地揭露了乡村政权的腐败。刘醒龙的《路上有雪》生动地描写了部分基层干部为投领导所好不惜浪费民力、甚至草菅人命或处在生存夹缝中既要为乡民着想又必须应付上级指令的两难状态。《挑担茶叶上北京》中“摊派”、“征收”成为城乡行政运作的重心,乡镇官员作威作福,把玩权力。丁镇长明知采冬茶会导致茶树枯死,但为讨好上级,打通自己升迁的关节, 置村民的利益于不顾,把“带雪采茶”作为县里下达的“政治任务”硬性摊派给下属各村。《黄昏放牛》中村干部们带人到农民家中抢夺粮食以此充当农业税。凡此种种,农民不堪重负、苦不堪言。
  刘醒龙的小说以较前更冷静的眼光,以不回避的正视姿态来看待某些现实问题的尖锐性,没有削平、淡化、或回避生活中的新出现的重大矛盾,提出了某些令人警策的社会问题,使人倍觉新鲜。
  
  庹飞,男,湖北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武汉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