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阅读教学应把握好五个环节

作者:何银华




  中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以一篇篇范文为主要对象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读为基础,以语言的品悟为重点,灵活把握好以下环节。
  1.明确目标: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为他们主动参与语言学习、领悟语言文字、感受精神熏陶,做好“向导”。
  不同的文章体例有不同的阅读目标,如散文作品的阅读,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一)理清文章的线索(二)品味文章的语言(三)理解文章的情感(四)把握文章的意境。又如诗歌的阅读教学,其关键是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跨跃时空和语言的障碍,尽可能地和诗人的思维接轨,与作品共鸣,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及作者在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体理解,把握意境,并加强吟诵,获得对诗歌的深层次的理解。
  2.整体感知:以学生个体尝试性自读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读到语言精妙处要声情并茂,通过自读,初步获得感性印象,整体全面地感悟语言文字。
  整体感知文本的内容,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它的实质是用整体感知的方式让学生“得他滋味”(朱熹语),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和培养全局性阅读观念。整体感知,主要是把握思路,即从宏观上了解作者写了什么,领会文章的主旨及所表达的情感,把握行文思路。例如阅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含蓄地批判了当时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束缚。把握了这些,文本的基本思路也就清晰了。
  3.质疑探究:内容和语言是相辅相成的,语言是载体,它负载着文本的思想内容,离开了思想内容的抽象的没有意义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因此,质疑探究主要是针对内容和语言来进行的。教师要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探究质疑,找出不懂的字词句,提出不解的问题。接着,尝试自己解决,通过自读、小组讨论等途径进行探究,使学生运用知觉思维由浅入深地去综合领悟语言文字的内涵。
  4.精读细悟:要在读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反复地与文本对话,了解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的,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要让学生深入到语言里面去,品味语言表达的精妙及语言的内在情感,培养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分寸感、和谐感和情味感,使学生获得对语言文字的深层感悟,增强感悟能力,学习语言表达方法。
  5.拓展迁移:拓展延伸是文本内容和语言的外化、运用,又是内化的继续。就文本内容解读方面来说,可采用“换位体验”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就语言的教学来说,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着重词句的借鉴,采用形象直观、便于学生学习模仿的有效方法,如“仿句”练习等,要创设新的语言环境,置学生于语境中,读说结合,读写结合,迁移语言规律,进行语言再创造。
  
  何银华,男,浙江新昌县大明市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