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给学生作文引来源头活水

作者:陈运永




  据调查,当前75%的中学生对写作文深有所惧,每到写作课,学生总是唉声叹气,或咬笔皱眉,或抓耳挠腮,或东张西望,或翻看资料,总是难以下笔成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生活的感悟,少素材的积累,作文的源头活水不能顺利流淌,给孩子作文疏通源头活水应是老师们解决学生写作难、难写作之根本。那么,如何给孩子作文疏通源头活水呢?
  
  一、学会观察,练就一双发现美的慧眼
  
  长期生活于社会的一隅,难免会对周围的一切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就在这平常的几乎不能再平常的生活环境中,每天不知要有多少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发生,不知要有多少个优美动人的佳境妙景出现,不知要有多少个奇闻异趣传出……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之所以对周围的一切习以为常,就是缺少发现、缺少留意、缺少观察。古今中外的那些写作大家之所以能写出发人深省、妙趣横生的绝笔佳文,无一不是对身边的事、物、景深入其中并发掘其生活之理的有心人。我们平时只要时刻做个有心人,对身边的事、景、物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注意观察,并注重积累,那你的视野自然会越来越阔,你的生活也会更加丰富多彩,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就会成为我们生发奇笔妙文的绝佳素材。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常把观察生活作为学习作文的重要的基本功,她并用诗化的语言告诉我们,“文章不应当是硬做出来的,而应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来自从生活中汲取材料的本领。”为此,我指导学生作文,总是先要他们学会深入生活,并学会观察,在观察中练就一双发现美的慧眼,从生活中发现美的真谛,挖掘写作的素材。如我引导学生以“春天的感觉真好”、“夏天也有好心情”、“走进秋天”、“感受冬天”、“寒假见闻”等为话题写观察体验作文,多数学生由于都能深入生活并仔细观察,用心感悟,写出来的文章不但丰富多彩,且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生活真谛。
  
  二、提炼素材,让生活走进学生心灵
  
  语文与生活有天然不可割舍的联系,它同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灿烂绚丽;同时它又最实际,渗透着认识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因此语文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生活的需要应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目标;同样,语文学习也不能离开生活实践,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了固有的生命活力。语文课堂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这里体会生活的苦与乐,感受生活的悲与喜,从而获得生活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而生活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正是学生作文不可或缺的素材。因此,课堂上,师生的交流绝不能是空洞的说教,而应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融。故此,我在语文教学中,一贯坚持大语文教学观,精心提炼课堂内容,创设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同课文对话,跟作者交流,畅所欲言地探讨,积极踊跃地辩驳。学生在对话、交流、探讨、辩驳中,学习的兴趣更浓,生活的体验更深,懂得的道理更广,写作的素材也会更加丰富多彩。如我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在引领学生分析课文的基础上,又适时地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父亲或母亲对自己的点点滴滴,感受父母博大深厚的爱。结果,全班65位学生,没有一位学生不进入深深的回忆之中,并且当着师生的面把感受最深的父爱或母爱说出来,有的同学说着说着还掉下了激动的泪水。然后,我又不失时机地布置学生就父亲或母亲的某一特征写一篇不少于650字的作文,结果全班学生均写得有血有肉、真挚感人。
  
  三、深入思考,挖掘事物的深刻内涵
  
  对多数学生来说,只要真心实意想写好作文,时时留心,处处在意,仔细观察、细心感悟,还是能够做到的。但若想让生活意象活脱脱地蹦跳出来,使笔下生花,还须将思维之钻打向事物的深层。应该说,思想感情是一篇作文立意高下的试金石。如果作文思想深刻,情感充沛,文章内容则是丰厚有力度的;反之则是单薄肤浅的。不少学生写出的文章虽洋洋洒洒几百字,但由于内容缺少深度、广度和感染力,不受读者的青睐和阅卷老师的好评。那么怎样才能挖掘事物的深刻内涵,使自己的文章有思想、有深意呢?第一要善思,生活的哲理,对普通人而言,决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如同进山寻宝,却不知宝在何处。倘若多问几个“为什么”,则往往能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蕴含的思想和哲理渐渐显露;第二要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把握其象征意义。当看到蓝天,我们应立刻想到大自然的和谐美妙;看到流水,应马上想到时间之一去不复返;看到落花,应随时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到小草,应很快想到默默的奉献精神……第三,应注意从多侧面、多角度来展开联想、想象。如看到一位所熟知的商人,既可以想到他的可敬、可赞、可佩,也可以想到他的可怜、可悲、可叹;既可以想到他的过去和现在,也可以想到他的明天和未来;既可以想到他的为人处世、生活态度,也可以想到他的思想作风和思维方式等。有了多侧面、多角度的思考,生活的内容自然就丰富了,写作的角度也会更广泛了。如我指导学生以“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由于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注意挖掘事物的内涵,多数学生不是以花写花,以景写景,而是以花赞人、因花抒情、借花说理,文章很有深意。如有同学通过描写野菊花的美丽,抒发了对它由衷的赞美,表现了“有付出就有回报”的主旨思想。文中有这样一段起到了画龙点睛之妙:一阵微风吹过,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让我陶醉其中而不能自拔,是啊,野菊花把生命都献给了人类,从不管哪怕结果会是……野菊花,我的最爱,你的洒脱,你的大度,你的自由,你的无拘无束,你的从不讲回报,你永远是我的无声朋友,你的努力的汗水会得到好报,因为我始终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四、注重阅读,吸收间接生活经验
  
  当今的中学生由于学习科目繁多,作业量大,升学压力强,学习生活极其单调枯燥,每天几乎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很难碰上惊心动魄的事情,很难遇到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很难产生独到的思想观点。直接人生经验虽多,但有价值的不多,即使有也不一定真的记在心里,所以写作时不能左右逢源,运用自如。大量的课外阅读则是从中汲取营养,用以丰富阅历和思想感情的有效方法。在书香的天空下,我们可领略“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那份超然,可感受“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那份大气,可想象“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那份凄凉,更可品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那份自信。书中有着数不清的故事,有着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各种观点,各种哲理,各种人生感悟,使读者能从中大获益处:没有经历过的可从书中经历,没有见过的可从书中见到,没有体验过的可从书中体验,世上沧桑人生百态尽收眼底,天下诸色人等全上心头。每读一本好书,就如同打开心灵的一扇窗子,受到心灵的洗礼,得到人生的启迪,感悟做人的真谛。因此说,读书是接受间接人生经验最有效的方法,以写作文而论,也就是提供写作素材的最有效的办法。为此,每接过一届新生,我都注重引导学生到课外阅读中寻经探宝。如我现在所带的初二(3)、(4)两个班级,开学初,我就动员学生每人买一本自己最喜爱的图书在班内设立了图书窗,每星期开设两节课外阅读课。由于图书是同学们自己精心挑选的,因此,每到阅读课,学生们总是读得如饥似渴。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要留心文中的佳词、妙句、美段,并随时摘抄下来。并要求学生对读过的内容作一番思考,看文章到底好在何处,妙在哪里,练习着写写心得,作些点评,自觉养成作摘抄、写札记的习惯。当我们养成了读书作摘抄写札记的习惯时,我们就会发现写作原来也是件十分轻松愉快的事情。
  
  五、坚持日记,定格瞬间美好的感受
  
  日记,顾名思义,即每日生活的记录。日记的内容,主要是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生活的、读书的、自然的、社会的等无不可以写、可以记。可记国内外的各种新闻、各国领导人的生活、国内外发生的事件、国际交流中的热点,还可以记身边发生的小事、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自己的学习及交往情况,抑或自己思考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所读书籍文章的介绍评价、网络聊天的内容和体验等。无论哪一方面的内容,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写。如果天天坚持把我们平时所见或听到的值得注意的事、物、景、人及自己的感悟及时地定格下来,日积月累,则会形成丰厚的文章素材,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日记还可成为我们倾诉的知音,得了好成绩,心情愉快;受了批评,心情郁闷;与同学作了倾心长谈,和老师有了教与学的默契,诸如此类,都可以写进日记。写日记,贵在坚持,坚持下去,养成习惯,必能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铸造我们的辉煌人生。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学习中,时时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并注重积累,相信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就会汩汩不绝,长流常清,我们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文质兼美、感情饱满、光彩照人。
  
  陈运永,男,教师,现居江苏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