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情感的突围
作者:章登攀
笔者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发现影响中学生写作能力高低的原因尽管很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学生个人内心情感的丰富与否,可以决定他写作能力的高低。
语文老师都会碰到这样一些现象:要求学生背诵课本规定的精彩段落时,很多学生不会背,或者背了,也要花很长时间,而且记不牢。而那些流行歌曲是不需要教、不要求背也会“吟”的,而且经久难忘!面对这种尴尬现象,教师也是无可奈何。其实,从心理学上分析,问题就会明了。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Rogors)的话来说:“知识对学生是否具有个人意义,是知识保持的决定因素。”“学生学习的那么多知识为什么很快被遗忘了?这是由于它们与学生的自我无关。”那么,什么东西与学生的自我“有关”呢?在中学生单调枯燥的生活中,大概也只有“爱”或者是情感了。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恋爱也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教育”,这叫“恋爱教育”。这正好与当今许多老师就这个尴尬问题躲躲闪闪、闪烁其词的态度相反。既然恋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回避不了,也没办法回避,那么我们干嘛不去勇敢面对呢?
当前中学生作文困难不外乎两个方面:动力性困难与能力性困难。所谓动力性困难,是指写作兴趣、写作热情、写作积极性等方面。所谓能力性困难,则是指写作技法和技巧等操作性方面的困难。而动力性困难又是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方面。
我们应该清楚,学生的作文是个人表达,是一种极为私密的、个人化的文字,只求抒发一下个人的感情和见解,它和那种发表于报章、杂志,旨在起到引导、教化功能的文章是不同的,正如吴俊苓所说:“学生作文是个体与自己心灵的对话,只求精神的满足、情感的快慰,不以影响他人为己任。兴趣所至,随意为之,放言高论无所羁绊,心中所思所想,皆可跃然纸上。精神昂扬固然可喜,消极沉沦亦无大碍。”(《语文学习》2002年7、8合期)只要没有严重的错误,而又有利于学生的表达练习,应该允许学生想什么就写什么,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根本之道。
当然光有学生的一时冲动,也是难以写好文章的,必须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过这种指导必须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情感为前提。
一是要加强作文命题的指导。尽管当今高考、中考命题作文有弱化的趋势,但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在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命题观念上有个根本的转变,要求能点燃学生心中创作的火焰。这就必然要求命题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讲真话,诉真情。叶圣陶先生说:“我们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做自己要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也就是说,作文是学生内心世界和生活实践的反映,命题只有切合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材源”滚滚。反之,如果题目超出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或超出了他们的生活范围,他们就会感到无从下笔。中学生往往对影视作品、体育快讯、科研信息、校园趣事感兴趣。所以作文命题就要从具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面入手,如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我最喜欢的人;我最高兴或痛苦的一件事;我学会了;我最讨厌的一门课等等。
二是要加强情境作文的训练。情境作文是指精心设计和安排某种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去体验和感受,并把观察和体验的结果写出来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这种作文情境能产生一种“场效应”,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
作文情境可分为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
真实情境是创设的情境就在面前,学生置身并参与情境之中。特级教师李吉林非常擅长情境教学,他说:“儿童学习语文,固然大多是在课堂上,但他们不能远离生活学习语文。除了课堂应从校内扩大至校外,即便在教室里,生活的春风也应该吹拂进来,让语文带着生活的盎然春意。”他所教的学生无不是作文的能手,可见情境作文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虚拟的情境作文是指教师提供的情境不在面前,或者并非真实存在,学生需要根据这种虚拟的情境去想象、去体验。这就需要调动中学生的间接经验。任何一个人,由于能力、精力、时间所限,他不可能去经历许多事情,所以必然要调动他的书本知识来完成任务。中学生更是如此。
综上所述,要想突破中学生作文之瓶颈,还原作文本来的生活面貌,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凸显情感因素,乃是势在必行。光靠讲授习作技巧,忽视学生的个人情感,只会事倍功半。
章登攀,教师,现居安徽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