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作者:孙秀芹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其实,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难做好的就是探究性学习。在广大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应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作了以下的尝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没有问题情境就不可能有探究性学习,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时,才会产生探究欲望,因此,富有创意的问题情景就尤为重要。可是如果这个问题情境缺乏创意,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更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探究效果。兴趣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如果教师能够特别设计,适时给出问题寓教于乐,学生的学习激情便会高涨,许多本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就能在学生的热烈评论中不经意解决,从而获得精彩的探究课堂。激趣导入就是创设情景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或引用诗文佳句,或设疑造成悬念,或巧用故事幽默,或音乐激发联想,或结合时事要闻……,通过巧妙的导读,先声夺人,创设美的意境。初中学生都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这正是乐于探究的动力。如果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的激情,那么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一种累赘,而是一种享受,激趣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探究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在短短的一两分钟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教《送东阳马生序》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古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其实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这样就把学生带到了一种思考的意境,为学生自学探究作了思想的铺垫。
  
  2,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关注动态生成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来说,教师不再是一个学习的控制者而是一个学习的参与者。这种参与更多的表现为教师的精讲点拔,它可以是对具体问题的解答,也可以是一般方法的指导。点拔的时机,既可以在思考问题前,也可以在遇到疑难时。不管是在什么时候,点拨就要点拨在要点处,点拨在疑难处,点拨在规律处,点拨在学法上……并让学生由模仿走向独立运用,举一反三,学生的探究过程不可能是按照老师预想的思路发展下去,一定会有一些“意外事件”发生,因此,要有效指导学生的探究,就要师生互动,当然教师的这种动是随机应变的,是作好充分的预设空间的。值得一提的是,课堂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提出的所有探究问题都值得探究,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选择。
  语文课堂的探究性学习,要突出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确认他们在学习中的认知、发展的主体作用。更应该把个体的独立思考和集体的讨论学习结合起来实现生生互动。从学习的过程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学习只能通过他们自身的实践、感知,以及思维、判断,才能获得知识,得到情感体验,别人是不能越俎代疱的。凡是需要读的就让学生去读,凡是需要说的就让学生去说,凡是需要做的就让学生去做,凡是需要写的就让学生去写,凡是需要思考的就让学生去想,凡是需要讨论的就让学生去讨论。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所教的班级就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这样很利于我的课堂教学。我经常让各个小组共同讨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讨论中,让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开智启悟,这样既可以解决独立思考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又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也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生生互动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学习,自由地思维,果敢地发言、交流,在这种互动之中达到知识与能力的生成。
  
  3.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语文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学生在遇到一个问题时,就简单地从某一方面去分析它的是与非、对与错,于是便迅速作答。而不愿意从多角度,以辩证的方法去分析思考;有的人只愿意对别人的意见、体会和感想,作出简单的是与非的判断或者“人云亦云”,不能做深入地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我在教学中经常对同学们说:“要相信自己,要有自己的主见。”“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问题是复杂的,分析要深入,答案是多种多样的。要让学生学会纵向、横向的联想思考。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从正面侧面、直接间接及诸多因素去分析思考,综合回答。鼓励学生出新招、出奇招、出绝招。同时还可以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我在教学鲁迅的《雪》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联想朱自清的《春》描绘的春花烂漫的美丽景象,联想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构思之奇巧,联想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色彩映衬之美妙,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和欲望,在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的思想在自由空间里驰骋,从而促进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才会有实质性的飞跃。
  
  孙秀芹,教师,现居山东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