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药》的主人公及其主题

作者:钱德宝




  关于《药》的主人公,普通看法是华老栓,因华老栓出场次数较多,而且是正面的出现,或者认为华老栓与夏瑜都是,因“药”指人血馒头,而“血”又指的是夏瑜之血,故馒头把华老栓与夏瑜联结起来,因而他们都是。
  其实,《药》的主人公应是夏瑜而不是华老栓。
  衡量一个人物是不是主人公,不在于他出场次数的多少,也不在于他是否被正面描写,主要是看人物对作品情节的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以及他在人物关系中的地位。
  从故事情节的发展看,《药》从头至尾描写的都是愚昧群众的活动,他们的活动发展恰是夏瑜在起着推动作用;换言之,夏瑜的不幸遭遇实际上牵动着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夏瑜就义引来看客,华老栓也前来买“药”,接下来便是小栓吃“药”,茶客议“药”,议论的全部内容都是夏瑜的革命事迹和不幸遭遇。小说的最后场景是两个母亲出现在坟场上,而她们的主要话题仍然是夏瑜。可见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离不开夏瑜。而这篇小说没有华老栓,故事情节仍然发展。
  从人物关系的矛盾格局看,这篇小说全部出场的和未出场的人物都与夏瑜有关,且都与他处于一定的对立状态。夏三爷、康大叔、华家夫妇、阿义,他们都想从夏瑜身上得到他们所需的东西;刑场上的看客和茶馆里的谈客都把他的牺牲看作是有趣的事来鉴赏;夏四奶奶的心情与他们不同,但由于儿子是造反而被杀,故而感到羞愧。所以以上这些人物都与夏瑜发生着关系。
  以上情况表明,夏瑜推动着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是这篇小说所描写的社会生活的焦点,是所有人物中的中心人物,所以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
  关于《药》的主题,过去认为是批判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错误,但仔细分析起来,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小说的内容,有两个情节可以说明《药》不是批判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错误。一是夏瑜关在牢里,还在劝牢头造反,这就说明夏瑜并未脱离群众;二是小说的结尾写夏瑜坟上有一花环,说明有人在纪念他,可能是他的同党或了解他的群众。这两点实际上表现了鲁迅对夏瑜的态度是肯定的、赞颂的。此外,鲁迅对革命党人如徐锡麟、秋瑾、章太炎等都是很崇敬的。从鲁迅很多作品里面看不到对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批判,辛亥革命发动群众不够,鲁迅并未批判过,本篇也是。
  那么,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呢?
  分析作品主题有一方法,就是要注意作家的观察点。
  《药》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杀在群众中所引起的反响,而作品中所描写的群众的反映,就是作家的观察点,也就是描写的重点。夏瑜虽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但不是描写的重点,重点应是群众;所以作者的全部笔墨都集中在群众身上,直接描写群众对夏瑜被杀所持的态度和看法,从这态度和看法当中,暴露群众的愚昧、麻木等精神病态。也就是说,革命者牺牲了,但群众愚昧无知,麻木不仁,毫无同情心。这篇小说向我们展示的不是革命者不发动群众、脱离群众的生活画面,而是一幅愚昧麻木的国民性的画面,这篇小说的主要倾向是对着群众的,而不是对着夏瑜的。
  
  钱德宝,男,语文教师,现居河南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