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高考作文是怎样评改的

作者:林旭升




  
  四、重视几处关键环节
  
  1、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一篇800字的作文,不管用的是哪种文体,不管写的是什么内容,都只能够有一个中心——一个中心思想(论点)、一个中心人物、一个中心事件(事例)。当然,一个中心可以有不同的层次,可以有分论点。
  2、内容充实,材料丰富
  写记叙文,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把相关的人和事有机地组合起来,把其间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抒写出来,内容就充实了。一篇议论文,相对详细地列举、分析了两个例子,辅以两三则材料,就不单“重点突出”,还相当“丰富”了。内容充实,但不需贪多;多而嚼不烂,就成了堆砌。议论文等次的高低,不决定于事例的多少,而决定于分析、挖掘的能力。
  3、感情真挚,有个性化
  这一点对现在的考生来说,好像成了最高的要求。都是中国人,都是吃大米长大的,都是十八九岁的人,何必把自己当作外星人,把自己当作是空气喂大的,何必尽说些中国人、地球人听不懂的东西?感情真挚、思想正确,只要不在作文里主张、赞美违法乱纪,不提倡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就行了。就像2001年四川省不是出了一篇轰动一时的《潘金莲的选择》吗?为“千古淫妇”叫屈、辩护的中学生作文能够得高分,一方面可见我们现在社会的宽容和理性,另一方面更要明白的是,该文章并不与现代法律、文明相抵触:不可能认为潘金莲把武大郎整死了有任何合理性。要做到感情真挚,只需立足于生活:自己的生活,周边人的生活,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立足于自己的生活,要特别重视观察、思考、提炼、表达高中三年的生活。21世纪的将近20岁的高中生,开口闭口说“司马迁爷爷”、“邓小平伯伯”、“雷锋叔叔”、“张海迪姐姐”、“杜甫先生”、“我的仆人”;对未来的想象,甚至远远达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普及水平,难免让人觉得矫情、幼稚。
  低龄化作文在高考场上比比皆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题材低龄化,一落笔就是幼儿园、小学、中考的故事,举的例子就是小马过河、司马光砸缸、列宁与士兵之类;二是认识思考低龄化,思维方式、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表达能力都只是停留在一个小孩的水平上。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体会、提炼,长期、普遍滞后于成长年龄。所以,能够在考场上写高中阶段生活的考生,能以高中阶段所达到的思想感情贯串起小时候的人和事的考生(这也是名家写自己的童年故事同样能成为名篇佳作的原因),不仅容易被判为“感情真挚”,还显得“深刻”、“有个性”。
  如果虚假化、低龄化、幼稚化还可以原谅一二的话,粗俗化、庸俗化、低俗化就面目可憎了。2004年广东省第一年自主命题,话题是《语言与沟通》,不少文章、段落就显得相当的不得体。择几则如下,千万引以为戒:
  ——广东人到北京旅游,上了公交车,他掏出10元钱对售票员说“见过没,见过没!”售票员不理他,这个广东人于是不停地说:“见过没!见过没!”售票员忍无可忍,从包里掏出一张100元大钞票,对广东游客说:“你见过没?见过没?”最后才弄明白,这个广东人要去“建国门”。
  ——广东人去酒店吃饺子,对服务员说:“睡觉(水饺)一晚(碗)多少钱?”服务员没理她。广东人以为没有了,接着问:“那摸摸(馍馍)多少钱?”服务员气得大骂“流氓”。
  ——广东人到商店买高压锅的皮箍,对服务员说:“小姐,屁股多少钱?”
  ——某领导到农村去视察,到了农民的瓜地,农民切开了西瓜。陪行的地方官员对领导说:“你吃大便(瓣),我吃小便(瓣)。”
  ——广东人旅游问路,比划半天不得要领,气得自己半死,说:“同你讲成日(跟你说了这么久),你都母鸡(唔知:不知道)!”
  ——户籍警察到广东人家里查户口,问他家里有多少人。这个广东人说:“家里就一个妻子,一个妓女。”听得警察一愣一愣的,最后才搞清楚,他说的是“侄女”。
  ——一天,老师走到教室外面,听到教室里一男一女的对话。男生说:“你先脱。”女生说:“你先脱。”男生说:“我不脱,你帮我脱。”女生说:“我帮你脱?你帮我脱还差不多!”男生说:“要不,一起脱?”听得教室外的老师气急败坏,最后才知道,原来人家是在争论谁先“拖”地!
  4、语言流畅,有表现力
  由于高考作文有“两位读者、两分钟”的特点,因此,直接表明观点、情感的语句,从标题到行文各部分都要适时体现,这样既可以使文章避免偏题或跑题,还可以不断引起评卷员的注意,避免阅读评判的偏差。如果能够做到以精彩的语言开篇结尾、注意修辞的灵活运用、景物的形象描写、句式长短错杂、词汇丰富恰切、名言警句意蕴精妙,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说服力,文章当然又上了一个档次。
  以19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广东省评卷标准的一号文为例:该卷是满分卷,导向就是——像这种文章就可以得满分。当年的这篇文章因为表达项而加分至全文满分,是一个特例。为什么它能够加分呢?该文章的评语是:“采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并且运用得很好。用了6个排比段……”用“排比句”甚至是“排比段”就是“有文采”?不是的。请继续看评语:“……表达了丰富的想象内容,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关系。结构新颖,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词汇丰富,为了表达‘移植’这个意思,它每一段都用了相类似的词语作为开头,‘盗取’、‘戴着’、‘换上’、‘装进’、‘借’,使每段的开头的语言基本相同,但不呆板,可见该生语文功底相当深厚。”可见,要做到有文采,要得到评卷员的高度赞赏,要得到满分,也并不难。当然,修辞、句法、词汇、结构等等的技巧,都必须建立在“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想象丰富合理”的前提下,这才是当年对该文的根本性评价。
  5、卷面整洁,书写规范
  考生在卷面整洁方面可能还比较容易做得到,特别是现在的网上评卷,由于扫描的关系,格子原有的线条都去掉了,卷面比纸质的要清晰些。关于书写问题,在谈高考作文特点时已谈得相当多了。这里只就2007年高考作文错别字的评卷处理谈一谈看法。
  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和教育部的规定,作文评卷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算一个),不封顶。因此,试卷中取消了原来雷打不动的第二小题——汉字书写。2007年广东高考作文评卷场做了调整:只出现1-2个错别字(评卷软件已设置了标明错别字的标志)的不扣分,第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6个以上扣4分,4分封顶。这种调整到底是否合理、公平,以后会不会成为惯例,都不是考生要特别关注的,考生要注意的是这里边的分数关系。
  以前考查汉字书写的选择题,其难度是:2006年为0.48,2005年0.48,2004年0.60,2003年0.13,2002年0.74,2001年0.26,6年平均得分率只有44.8%,也就是这道题要让每个考生损失1.66分。往年,考生在作文里因错别字而被直接扣的分,大多在2分左右。在调整标准的情况下,2007年广东考生普遍因错别字而扣分达到3分,被扣4分的也不在少数。这样,与往年的两处失分基本持平。难以想象,如果没有封顶,该有多少考生因错别字要被扣多少分!
  调整标准是无奈之举,是写汉字的中国人的不光彩。无论怎样,卷面整洁、书写规范、错别字少的考生,终归是要占便宜的。
  
  
  林旭升,男,教师,现居广东南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