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管窥《诗经》中的爱情观
作者:余 强
观,未尝不是一件趣事。
一、恋爱自由,浪漫真诚
周代,礼仪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男女间的相识、相知、相恋都有着很大的自由度。因而,在礼教尚未对婚恋生活束缚之时,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式的爱情便成为男女相恋的较为重要的方式。
《诗经》中的恋爱诗所描写的爱情一般都没有礼教和贞洁观念的束缚,没有掺杂世俗功利的考虑,这也就使得一见钟情式的爱情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纯真的人类美好情感的表露。《诗经》中的恋爱诗存在着许多一见钟情式的爱情,较为典型的如《国风·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一对青年男女是在没有约会情况下的有缘相会,好象是老天特意安排他们在充满野趣的田野上相会。没有男女的山盟海誓,只有那美人的“清扬婉兮”的清秀飘逸的精神和“婉如清扬”的明如秋水的眼睛在男子的眼睛中熠熠闪光。自然的田野,天然的巧合,无声的对视,这就构成了中国古典爱情所特有的含蓄之美。原本是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只因气质和形象的吸引,自然地走到了一起。促成他们结合的因素单纯而直接,激励他们生命叠合的仅仅是对“有美”之“美”的情感直觉,一丝“清扬婉兮”的惊心动魄的感觉,将对异性的渴望确证为生命对人性真谛的追求,在瓦解和荡散了一切世俗杂念的同时,也使此处的“邂逅”两性血肉关系化生为性灵的合一。
敢于爱,善于爱,爱就是没有杂质,爱就要爱得轰轰烈烈。
二、追求时热烈,相守时含蓄
首先,《诗经》里的爱情是含蓄的。如写幽期蜜约的《静女》:“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它用细腻的笔触一方面写出了“静女”的娇羞,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赴约男子的憨态,表现一种含蓄美。再如描写相识别离的《卷耳》:写一个采卷耳的妇女在思念她远行在外的爱人,不是直接地表达她的殷殷关切之意,而是通过想象他在外所遭遇的各种情况,用妇女自己所设想的爱人的自称“我”来表达她的忧思。这两首诗一写刚刚得到爱情的男女的含蓄羞涩,一写成家后独守空闺思妇的寂寞,都很生动地表现了爱情的含蓄美。
虽然含蓄,中国传统的爱情观又是热烈的。含蓄与热烈,二者之间是不是矛盾了呢?不。这里所说的热烈是指传统的中国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贞。
比如卫风《氓》“: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女子追求时毫无顾忌的心情流露跃然纸上。再如《蒹葭》中对“伊人”那执着的追寻。上古时代,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热切渴望与追求表现的是比较坦白直率的,不论男女对待爱情都怀有遵从自然的态度。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岁月抛人,青春易逝。所以,当爱情要来的时候,就应该积极热烈的追求。
总体来说,追求时热情似火,相守时又柔情似水,而不是一潭死水,这似乎是《诗经》中相爱男女感情生活一大特点。
三、女性大胆自主
在奴隶社会的人口中,男子的比例总要大于女子,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常识。《诗经》的时代,当然也是如此,但是当时男子要负担沉重的兵役和劳役。因此女子也必然要误了婚期。嫁不及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或许是爱情诗歌中多女性大胆热烈追求爱情的原因,如《召南》中的《摽有梅》就是抒写一个女子急于求婿的诗,该诗共三章:“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實三兮,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此诗是抒写已逾婚期的女子急于求嫁的愿望,很率真,也很感人。“老女不嫁,踏地呼天”。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同情。
当她们得到幸福时,就会自然地唱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
看来,现代爱情故事里的“女追男”也不过是一种复古的潮流。
四、重誓言,轻仪式。
《诗经》中的爱情诗有大量投赠和男女唱和之句。《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子,杂佩以报之”;《东门之粉》:“视尔如筱,贻我握椒”;《漆消》:“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在《木瓜》中说得更为明白:“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据。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可见,相互投赠是青年男女交换定情信物。这种习俗至今尚存。《诗经》里的男女是很看重这种誓言的。这种誓言也伴随着一种仪式,相赠的时间、地点、信物的内容,谁先谁后,这些都没有一定之规,这又说明他们是不太在乎仪式的具体形式的。《诗经》中还有一篇《萚兮》:“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描写男女唱和的情景。对歌其实也是用歌曲来寻找爱情,找到了就要用歌曲语言来订立爱的誓约了。
相比现代青年求爱辄玫瑰,求婚辄钻戒,订婚辄酒宴的俗套与豪奢,《诗经》中的爱情显然更接近爱情本质。
余强,教师,现居湖北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