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构建和谐的学本式语文阅读课堂
作者:周顺荣
一、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和谐
新课程理念认为,语文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服务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堂应当充满自由民主的气氛。语文教师既是和学生平等的,但又是“平等中的首席”,应为学生的学习着想,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角度去设计教学,真正地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在阅读开始时,教师要善于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质疑,还要设计一些紧扣文本内容的旨在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阅读之后,既给以评价,又注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教师必须彻底抛弃“教本论”,不再把自己看作是高居学生之上的权威,不再充当教参的忠实复制者,不再热衷于自己的讲授和分析。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在合作探究中生成新知,有所收获。当学生学有困难时,教师以其闻道在先的优势适当地加以指导和点拨,力求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只有这样,教师的“平等中的首席”地位、学生的“主人”地位才得以凸现。
二、多边关系的和谐
1、师生关系的和谐。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课堂。教师的分析取代了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的讲授取代了学生的探究,教师的表现取代了学生的活动。学生在各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他们面对高居讲坛的教师,不敢亲近,不敢发问。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开展。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感情的建立,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的形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教师舒心,循循善诱;学生开心,各抒己见。师生之间在情感上达到了融合,形成了默契。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在快乐中学习,放飞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2、生生关系的和谐。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单独进行的,还需要在群体中进行。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教师要设置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张扬个性。这时,生生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学友关系,伙伴关系。
3、师生与文本关系的和谐。“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要尊重文本,切勿抛开文本自由发挥。文本是阅读教学借以展开对话的平台。阅读教学一旦脱离文本,就失去了其自身的价值。师生阅读文本产生的感悟,生发的联想都应该是建立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的。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必须遵循文本自身的语境来解读文本。任何超越文本语境的解读都是主观化、任意化的解读,都是不负责任的解读。
三、时间与空间的和谐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必须打破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统治课堂的局面,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教师应把对时间和空间的控制权由原来的教师独占改变为师生共享。每节课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由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尽情地阅读,品味,探究。在空间上,应改变传统的座位安排法,可变为“新月型”,“圆桌型”等。这就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此外,教师还必须活化时间和空间。学生不仅有听课的时间,还需要有思考的时间和交流的时间,甚至辩论的时间。教师不仅让学生有坐的空间,还应有想像的空间,体验的空间,表现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身心愉悦,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当然,空间的和谐还包括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如今在生活中学语文已成为一种共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要求教者要充分利用课本外的各种人文资源,形成立体化的语文教学空间。
四、三维目标的和谐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语文阅读教学以文本为载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体验情感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更要注重情感态度的把握。文章不是无情物,而是作者情感态度的物化反映。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既要“入乎其内”,进入作品所描写的境界,与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情人物的遭遇。同时,又要“出乎其外”,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读者,准确把握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正确审视作者的情感态度,用心体验和感悟文本。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由此可见,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生成体验和感悟,是“学本式”阅读教学的必然要求。
总之,构建和谐的“学本式”语文阅读课堂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根本途径,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对此,语文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周顺荣,教师,现居江苏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