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读
作者:高 丽
我在讲读《散步》一文时,从内容、语言、写法上对文本进行了创读。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一、内容创读:
《散步》讲的是一家人在散步途中发生分歧解决分歧的事情,提倡尊老爱幼的家庭伦理观念。文章与学生生活较为接近,但不等于没有距离。作品写于1985年,作者是责任重大的一家之主;而学生生活在中西价值观念交融的现代社会,他们的生活经历比较单纯。学生与作者的思想观念在细节上有一定的差别,也就是说存在空白点。
在基本掌握课文内容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你认为作者的做法对吗?你还有更好的方法解决分歧吗?说出你的原因。
学生在讨论时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作者的做法是正确的,唯一可行的,因为家庭和睦很重要。还有的学生提出了另外的办法:他们认为作者不必要委屈儿子,作者可以自己陪母亲走大路,妻子和儿子走小路,因为家庭平等也重要,不应该委屈老人或小孩以成全一家人。
这样问题已经超越了文章中心观点。我就顺势引导,把学生要拆散一家人与作者煞费苦心要一家人同行的不同做法对比讨论,思考中西方家庭观念的不同之处,学生在讨论中认识到中国人是世界上最重视家庭伦理的民族,对我们司空见惯的民族传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肯定学生平等民主的建议,建议他们思考如何将新型的家庭观念如何与传统美德融合起来。
二、语言创读:
文章语句优美简练,特别是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如果仅仅讲一下对称的特点,学生很难体会语言的精妙。我通过两种办法让学生品味语言。
1、把例句改写成平淡普通的句子,与例句比较,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句子
的精美之处。
例如:把“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改成“我的母亲高大,很瘦,不算重;儿子很胖,幼小,很轻。”虽然意义没有改变,但文章回环对称的韵味荡然无存了,作者对母亲和儿子的深情也难以品味,学生立刻就发现了关联词的重要作用,理解了句子的对称美。
2、教师给出情景,让学生创作两两相称的句子。如放映风景图画让学生描绘、给出上句让学生接下句。学生有的写:春天,草青了,叶绿了,花儿色彩鲜艳;冬天,草枯了,叶落了,花也慢慢凋谢了。有的写:高山挺拔苍翠,象一位坚强的小伙,溪水清冽宁静,象一位温柔的姑娘......通过创读,学生对文章语言精美的特点体会得更深入了。
三、写法创读:
《散步》通过日常平凡的小事来深入浅出的讲述尊老爱幼的大主题,我引导学生品味这种写法的妙处,并设计一道写作练习题:用学校里发生的小事讲述一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学生的热情很高,联系自己生活找出了很多写作素材,如:为灾区捐棉衣时有的同学积极踊跃而有的同学不配合,这说明了一个人是否具有社会爱心;有的学生对同学的疾病嘲笑捉弄而有的则会保护关心,这说明了一个人是否有正义感……
这时再引导他们把视野扩大到生活中去,学生也能够领会感悟小事中蕴含的深意。学生举例老鹰逼迫雏鹰从悬崖上跳下学习飞翔,从中理解到成长需要勇气、磨炼……
通过这样一个拓展练习,学生学到了一种新的写作方法。
创读是文本思想内容上的延伸提升,也包括语言写法上的拓展迁移,在教学过程中,对课文的创读是师生共同完成的环节。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文章的空白点并创读之,另外,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应该给他们充分的发表见解的机会、驰骋想象的空间,学生完全有能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填补文本的空白,创读属于他们每个生动个体的形态万千的文本理解。
高丽,教师,现居广东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