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巧借名家名作写亲情
作者:范荣梅
一、以感人细节来动人
《背影》写得非常平朴,但时时处处流露着一种动人的情感:父子间深厚的感情,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和无限的感激。掩卷沉思,我们最难忘的是一位颓唐的老人的背影,深深的烙在我们的心里,为朱自清先生的父亲,为自己的父亲,也为天下所有的父母致敬。
《背影》除了给我们深刻的人生启示,我们更多的要借鉴朱先生的写作手法,从而写出我们父母对子女的无私的爱。这篇文章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父亲的背影,虽然苍老但意味悠长。我们刻画父母的形象大多都是在刻画父母的外貌,写母亲的眼睛,父亲的手比比皆是,又有多少人会去描写父亲苍老的背影呢?而作者就另辟蹊径,捕捉了生活中这一感人的瞬间,而将这一瞬间定格成伟大和永恒。“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愈来愈深沉。
我在指导学生的写作时也特别要求学生选取生活中父母关心自己的一些小细节,走“生活作文”的路线,比如,有个学生就写到母亲大热天不顾酷暑给女儿扇扇子的细节,从她的文章里面感受到母亲的无私和伟大的爱,体会到母亲是这个世上一个爱子女比爱自己多的人。还有很多学生写了父亲冬天凌晨为自己掖被子,每晚开灯守候下自习儿子回家等等细节。学生作文写熟悉的生活更得心应手,都有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情感。
二、以独特个性来写人
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认为母亲“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有一回作者返回来拿东西看见母亲还是呆呆的站在原地,望着儿子远去的路,还是原来的姿势。母亲就是这样默默的爱着他。直到母亲去世,作者说:“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母亲默默而痛苦的爱流于纸上,沁入心里。母亲的坚韧性格也跃然纸上。
有些学生从这篇文章得到更多的启示,唤起了他们对生活的记忆。其中有个学生写自己的妈妈开家长会后没有打骂自己的不争气,而是看着自己藏在书包里面的成绩单哭了。这个事例很好的说明了母亲温柔忍让的性格。
三、以特殊意境来抒情
解读《我与地坛》的最大难点,是对于“地坛”的理解。在作者笔下,这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废弃的古园”,而是被他视之为精神栖息的家园和抚慰心灵伤痛的思想归宿。更重要的是,地坛作为一种象征意象,被作者赋予了更为深沉丰富的象征含义,那就是,她象征着——大地母亲!母亲和地坛在作者双腿残废后很失落的时候接纳他,并且给他精神的支持,帮他走出人生低谷。地坛和母爱有很多的相似点。地坛给母爱的展现提供了一个平台。
无独有偶,中国古代很多诗人写亲情的时候也描绘了特殊的意境:“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在灯下为儿准备行李的情景;“千里之外,九月初九的炊烟是一缕绵绵的乡愁,挥也挥不去,载也载不动”,其中炊烟的意象也象征了对亲情的无尽思念。
很多学生写亲情仅仅只写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而忽略了相关意境的描绘,看完他们的作文似乎非常平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面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只有善于把母爱和父爱放在特定的意境下,亲情才越发显得弥足珍贵。
四、以朴素语言来传情
《背影》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渲染。通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抽象现成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语言虽然平实简洁,却能传达出无限深情是文章语言又一特色。全篇文字平平实实,但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深切怀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话都是很平常的,没有什么特别,读者都有这种生活经验,因此也容易引起联想,由此发现人世间普遍平平常常而又最为珍贵的美好感情,给人以性情的陶冶,增进人们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我们的学生经常提笔无言,抱怨作文难写。其实我们若能写出朴实的句子,寄托儿女对父母之爱的深刻理解又何尝不可呢?通过对朱先生的《背影》的赏鉴,我们更要建议学生对写些朴实的语句来表达感情。
名家名作博大精深,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我们在学习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借鉴和创新。“作文教学要坚持和谐发展,当然更要注意到作文的人文因素”(谭根稳《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08),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其中的人的因素,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感受亲情,感受人情美,从而学会感恩,并能在写作中展现出来。
范荣梅,教师,现居湖北武汉。